手机版

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之世俗茶道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
2012-10-11

中国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什么是茶道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ldqu
2012-10-10

泡茶道的兴起

我们今天的饮茶之道和唐宋茶道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了,这一切都源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纸诏书。朱元璋明初,茶饼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茶饼上镏金镂银,更有雕龙画凤,称之为“龙凤团茶”,但是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龙团贡茶而改贡散茶,点茶道随之衰落,中国的茶道因此发展到泡茶道。泡茶道形成于十六世纪末的[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有张源、
2012-10-10

茶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联系(上)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宗教最基本的是儒禅道三教。尽管儒是否成为"教"仍属争论之列,但儒所具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则是无可争辨的;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就指出儒是"道德性与宗教性之存在"。因而本文将儒列入三教之中仍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离开了儒来谈宗教与中国茶文化是不够公平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道教
2012-10-09

中国茶道与道教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 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天人和一一
2012-10-09

中国茶道历史发展简述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
2012-09-28

佳茗似佳人 教你品艳茶

所谓艳茶是由少女和清明雨前的茶组成的。它是极其奢糜与香艳的一种茶道。它神秘而诱惑,是古典的隽永与情色的暧昧的完美结合。没有人知道,她从什么时候兴起,又从什么时候消失。东坡诗云:欲将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个的影响,不得而知。清明雨之前的茶是最好的茶,它清纯、甘美、温存、幽芳、醇和,那透明、晶莹的芽尖一如少女洁净而清脆的身体。所以,摘茶的女子就必须是柔若无骨,烟行媚视的少女。清
2012-09-21

大话日本的茶道

提起‘茶道’,这绝对不会是陌生的名词。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但却有浓厚的日本民族味,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可谓是“禅茶一体”。其中遵循的“四规、七则”更是茶道的精神所在,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rdqu
2012-09-17

茶道与人生

不知何时起,恋上品茶,茶如人生……偷的浮生半日闲,无论上班还是待客,或是独处,都喜欢以茶相伴,看着茶叶上下翻腾,纵观杯中天地,品位苍宇人生。那原本瘦瘦的卷曲着的叶,在水中缓缓舒展着,青山绿水般舒展,沁香逸出,隐隐的暖在心间。读史,知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自此以后,国人识茶、饮茶、享茶、品茶。《茶经》的问世使“世
2012-09-17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意义及内涵(上)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
2012-09-14

怒族的盐巴茶俗

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怒族总人口大约3万人,其中云南有27 738人。怒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泸水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此外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缅甸克钦邦北部山区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史称“怒子”、“怒人”等。唐代时就已居住在今天怒江州一带。怒族有三个族源,一是来自唐代“庐鹿蛮&rdqu
2012-09-13

茶道人生,需要一种静思

教书的这段日子,我竟也喜欢起简约的茶道生活了。课间十分钟,喝几口茶,偷得这半刻清闲,伴着这淡淡茶香,我渐渐走进另一个种平静。­这一个多月,有些许不适,也有一些错误。教师是需要责任同时也需要快乐的职业。发现学习、快乐学习是师生共同的目标。然而,于我而言,从学生到教师,从家长到校长,都有一段难道的故事。不要幻想哪条路上都有美好的生活体验,总会有些荆棘,但也能拨云见日。莫论人非,常思己过,这当中
2012-09-13

闽南地区的茶道

在我们闽南地区最负盛名的茶饮就是安溪茶,安溪茶中最负盛名的要属铁观音。铁观音如青橄榄,除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变甜,甘甜回味,韵味无穷。在闽南,饮茶就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器具是比较繁琐的。真正喝的程序只有一小会儿。首先是茶具。红色的宜兴陶壶最常用。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相应的茶杯就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
2012-09-13

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
2012-09-10

日本对茶道的解释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道研究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
2012-09-10

佛度俗人,茶净苍生

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剂、身体洗礼水。佛僧自古习文、诵经、品茗,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俗人,茶净苍生,一佛一茶
2012-09-07

茶无好坏,自在人心

“吃茶去”。一叶茶,取自山野,小而又小,但汇聚了山川之灵秀,日月之精华。茶叶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迄今为止,从茶叶中分离并得到鉴定的化合物种类达到700种以上,其中有机化合物500多种。古人认为茶能去杂生精,清心陶情,具有“三德”:坐禅时可以提神,通夜不眠;满腹时,可以助消化,轻神气;心烦时,可以去除杂念,平和相处。唐代赵州观音寺高
2012-09-07

香港,茶和生活丝丝入扣

我所知道的香港,茶和生活丝丝入扣。在香港,一般光顾茶餐厅的时候,甫入座,还没来得及浏览菜单,伙计都会递上一杯茶。这杯茶没有香气颜色暗哑,也分不出什么茶末,但可以用来打发等待的时光,是平民茶餐经济实惠的一个绝佳注脚。现在经济不景气,茶餐厅们仿佛连这个成本都得缩一缩,有些干脆只有白开水让客人涮涮碗筷罢了,倒是还有一些老派的茶餐厅还坚持着,尤让人敬佩。当光顾的级别从茶餐厅升级为茶楼,茶也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2012-09-05

中国茶道新标志“新大唐”茶道

历史记载 中国乃茶道之源馆主:于老,中国茶道历史源远流长,但现今很多茶客却对此了解甚少,今天就请您给众位茶友上一堂“茶道”课吧。于观亭:确实,中国茶道是世界茶道之源,日、韩等国的茶道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说起对茶道的贡献,就要提到三个人。第一位是历史上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与定义的人,唐人皎然,他的提法对世界茶道史具有创世之功。他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2012-09-03

人生百态,本色如茶

茶在南方普遍于北方,不管是商业还是生活,虽说北方较少,但现在也是满街都是,随处可见。对于茶,我想只要是中国人总是不陌生的,不陌生的意思在于说,没有喝过,但至少见过,没有见过,至少从一些文章作品上有所了解。一说到文章作品,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骄傲了多少中华儿女,而茶文化,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据史书所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
201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