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铁崖梦茶

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号铁崖道人。浙江诸暨人。嗜茶如命,时时沉缅于茶烟乳花,对茶饮独有心得。有一年冬天,杨维桢读书至夜里二更,窗前月光微明,一枝梅影摇曳不息。他茶兴勃发,唤来小书僮,从山后汲来白莲泉水,燃起竹炉。并从茶囊中取出一种叫凌霄芽的茶叶,让书僮烹煮,他在一旁欣赏,借以放松一下伏案之倦。随着竹炉的火温和渐渐响起的水声,杨维桢不知不觉地感到浑身轻飘,似乎有一股仙气,把他送到一个“清
2011-06-27

祁红世界有名

来自祁门的老汪,在杭州上塘路的钱江市场开了一家茶叶店,一进店门就看见了邓小平题写的“你们祁红世界有名”挂在墙上。由于事先已经委托朋友向老汪代为转告了拜访意图,所以刚到店里老汪夫妇就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泡了一壶祁门红茶。老汪叫汪德来,到杭州开茶叶店已经有3年时间了,刚开始是在市场边租了个小摊,卖一些茶叶。从去年开始便在市场里租下一间门面,做起了店面生意。老汪说,他卖的茶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
2011-06-27

苏轼与茶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
2011-06-25

以500克17万芽蕊惊世的中国制茶奇人奚得发

原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教授王镇恒老先生,在他参与主编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这样记载道:“[华山银毫]茶名。产于安徽六安东河口镇。为茶叶生产商奚得发于1995年、1996年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997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授于芽蕊之最??华山银毫。该芽蕊茶品质:细秀匀齐,嫩绿显毫,香气鲜爽,滋味鲜醇。500克有芽蕊17万。”其实走近奚得发,他就是一个质朴淳厚、刚过
2011-06-24

李渔论饮茶——艺术与实用统一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现。《明珠记·煎茶》的剧情中,三十多名宫女去皇陵祭扫,途经长乐驿。这个驿站的驿官叫王仙客,听说他的未婚妻亦在其中,便乔装打扮,化妆成煎茶女子,打探消息。王仙客坐拥茶炉煎茶,待机而行,恰逢其未婚妻
2011-06-23

在茶林里放飞绿色的梦想

那一片土地上,绿油油的茶林盈满希望。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文大村上引木屯,青年科技示范户、共产党员侯就坤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绘就了茶叶成片、村寨道路干净、清澈河流绕屯的美丽画卷。曾经在三江铝业公司工作,担任过班长、车间主任、副总经理的小侯,因公司电力不足被迫停产后转业回村务农。回乡并没有泯灭他的理想,33岁风华正茂。于是,他敢于当先,勇于尝试,破旧立新。在古宜镇团委的指导下,侯就坤看到了茶叶种植和加工
2011-06-23

毛主席与“都匀毛尖”茶的故事

谭修芬她今年69岁了。曾是州级、省级劳动模范。48年前她亲手为伟大领袖毛主席制茶,她讲述了这个故事:众心同志1956年4月2日晚上,都匀县团山乡乡长罗雍和来到乡茶叶加工站,要召开茶农高级社干部扩大会议,要讨论一下茶农团支部提出的“制三斤鱼钩茶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品尝的事”。罗乡长说:“先听听大家意见”。谭修芬第一个发言:制茶寄给毛主席是我们团支部,采茶姑娘们的一点心意。”第二个发言是堂兄谭修凯,他说:
2011-06-21

室静茶香引客至

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卖茶,不仅是一桩生意,更是一种文化。6月1日11时,艳阳高照。江苏省淮安市大治路,繁华喧闹。一个男人斜靠在椅子背上,一脸悠闲。望着窗外的行人,他缓缓捏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放下。他,是“十点利茶庄”的老板王利兵。以茶为媒,广交朋友,他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茶艺精湛店堂雅王利兵的茶庄位于淮安市大治路西首,两间店堂宽敞明亮,兼卖烟酒。“十点利茶庄”,淮安籍书法家庞博书
2011-06-20

茶是一条记忆的线

第一次听别人介绍马旭初,人家就告诉我,马老一定会给你讲慈禧太后欠他们家银子的事儿。可聊天还没开始,马老就抢先问我:“你喝不喝茶?”我说:“喝啊。”马老说:小姑娘,喝什么茶呀,茶有茶锈的。”这样的解释让我很疑惑,马老的“顽皮”又让我觉得这位84岁的老人可爱又亲切。欠银子的事儿好像和茶无关,却也在千丝万缕中有那么点牵连。明清两朝,马家的兴隆木厂曾是京城12家官木厂的首柜,但凡涉及皇家的工程都由朝廷转给
2011-06-20

茶、名茶、文化名茶

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连在一起,牛津字典解释为“simplest facts of a subject",中文可译作基本要素或基础知识。茶、名茶、文化名茶是茶专业概念体系中最本的概念、茶文化的ABC,这一组概念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1、茶:茶,是指茶树或茶叶。所谓茶树,是用于制作茶叶的一种植物,根据国际命名和这种植物的特性,人们将其它的学名确定为Camellia sinensis O. Kunt
2011-06-19

布朗首相的中国茶

北京迎来了2008年的第一位欧洲领导人。18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访华。这既是他出任首相后对重要国家的例行出访,也出于实际需要。启程前,布朗对英国独立电视台说,对华关系正成为英国的“繁荣之源”。这个明确的表达,等于为他在中国的两天半行程命了名:中国之行,是一次意图明确的“经济之旅”。自去年6月出任首相以来,3个月蜜月期后,布朗和工党政府遭受到来自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夹击。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银行北
2011-06-19

创新路上香飘茶韵—访郭华昌和他的“潮州茶庄”

见到郭华昌,是在他位于会城中心南的“潮州茶庄”里。窗明桌净、流水潺潺,他正在与几个茶友品茶谈天,杯盏交错中谈笑风生,黝黑的皮肤,憨厚的脸庞,给人一种诚实、稳重的感觉,然而,正是这位外地来的乡下人,凭着独有的睿智和勤奋,把“潮州茶庄”一家一家开起来了。郭华昌的茶庄并非新会最早的一家,但却是最具创新能力的一家。当别人固守“商店式”经营时,他已经引进“进屋喝茶”的独特经营方式。当不少茶叶商家仍在亦步亦趋
2011-06-18

“竹云间”里谋茶业——创业富民先锋

在龙游县有这样一个普通农民,几年来他联合全县茶农,创建茶叶统一品牌,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受到了众多茶农的拥戴和尊敬。他,就是龙游竹云间茶业合作社理事长傅如清。结缘茶叶创新业?傅如清是龙游县庙下乡长生桥村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作为当时村里的“文化人”,傅如清被推选为村植保员和粮食保管员,随后又成为一名代课教师。1979年,傅如清被委派到当时的溪口区的精制眉茶厂工作。这一去,便让傅如清与茶叶
2011-06-18

旧有天津八大家 只余茶庄正兴德

初到天津的那个清晨,出租车领着我缓缓穿过天津的街区,暖暖的阳光掉在了这个有点萧瑟的城市,掉在了那些断瓦残墙之上,突然给了我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下车后,漫步来到东马路,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正兴德茶庄。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正兴德原是天津有名的“百年老店”,它以“绿竹”形象傲世至今已两百多年,在它面前,似乎有一种淡淡的茶香从过去飘了过来,让人一再凝思那些遥远的岁月。天津八大家之一说到正兴德的发家
2011-06-18

云南二十个茶区茶质对比(一)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表现特点为:①区域性差异分明,垂直变化十分明显。②年温差小、曰温差大。③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菁茶质有明显不同特质。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本文所介绍各茶区茶质
2011-06-16

云南二十个茶区茶质对比(二)

巴达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简介: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巴达茶树王”,树龄一千七百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资源景观。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数量少,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布朗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
2011-06-16

云南二十个茶区茶质对比(三)

勐库茶区位置: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简介: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
2011-06-16

陈云凤,从“茶叶外行”到“普洱女人”

陈云凤从2006年3月21日开始销售普洱茶,如今已经拥有了一家公司和一家投资超过50万元的茶苑。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一切竟然都是在网上完成的。遭遇无情的“下马威”陈云凤说,在和普洱茶结缘之前,自己的人生是繁忙而黯淡的——在电子商务领域内摸索了6年,在网上经营过化妆品、妇婴用品,却都难逃失败的命运。2006年初,陈云凤开始接触普洱茶。近几年来,喝普洱、买普洱、赏普洱、藏普洱不断升温,眼看着身边喜爱普洱
2011-06-15

王清森:情系茶园报故土

七月的洪渡河,风光秀丽。 毛家畔的小丘陵岭上,2000多亩茶园绿浪般绵延开去。在这里,无论天晴还是下雨,都活跃着王清森矫健的身影。他说:“有老板来发展茶产业,这是难得的好机会,动员好群众,服务好老板,发展好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有生之年想干的事……” 为了信念,他申请回乡王清森今年53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忠厚老实,新建乡的干部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老忠实”。他为人忠厚,1984年当选为当
2011-06-13

“茶王”热心环保公益

世界“茶王”、香港荣源茶行董事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曼源近日向2007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保护神州万里行组委会捐赠10万元环保基金,8月3日下午,捐赠仪式新闻发布会在深圳特区报业大楼隆重举行。王曼源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香港荣源茶行,积极推广中华茶文化。2000年,他出版了《普洱茶谱》一书,论述了20世纪初以来的各种不同普洱茶的特点,介绍了世界各地对普洱茶功效研究的资料。2002年创立了以弘扬
201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