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代茶人重任在肩

中国茶历经千年嬗变,至唐代形成中国茶道,关于茶经、茶道、茶文化的历史典籍,可谓汗牛充栋。 《汉书》云,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习曰俗。中国人的喝茶、吃茶、玩茶、论茶的历史风俗,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人自古与茶相伴,与茶结缘。所以说,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体貌特征之外,喝茶的风俗习惯应该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俗之一。 中国茶人与普通中国人(我称之谓“茶民”)喝茶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茶人是研究、玩
2010-02-05

蔡襄别茶

蔡襄以《茶录》而蜚声茶坛后世,他的别茶功夫也令人拍案叫绝。据北宋彭乘《墨客挥犀》记载:“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筒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验之,乃服。” 这个故事是说建安能仁院有茶生在石缝间,寺里的僧人采来造茶,得
2010-02-05

蔡襄善别“石岩白”

唐代茶圣陆羽善鉴水﹐如南零水﹑谷帘泉等﹐有籍可案﹐但如何品鉴名茶﹐却少有记载。与陆羽相比﹐蔡襄对茶的研究更注重茶本身﹐堪称中国第一位品茶师。 《茶事拾遗》中记载着蔡襄的另一件品鉴茶茗的轶事﹕ 建安(今福建建瓯)能仁寺院中﹐有株茶长在石缝中间。这是一株称得上优良品种的茶树﹐寺内和尚采制了八饼团茶﹐号称“石岩白”。他们以四饼送给蔡襄﹐另四饼密遣人到京师汴梁送给一个叫王禹玉的朝臣。 过了一年多﹐蔡襄被召
2010-02-05

茶界名人——方翰周

(1902~1966),安徽省歙县人。 1920年毕业于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1927年赴日留学,攻研制茶技术。1931年回国,初在湖南省安化茶叶进行讲习所任教;后在上海、武汉、青岛等地商品检验局任技正,负责出口茶叶质量检验。1935年到江西省“宁红”茶区的修水县和“婺绿“茶区的婺源县创建具有研究、示范和推广性的茶叶改良场,任主任兼江西省中国茶叶公司专员。在职期间,他积极从事茶叶新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2010-02-05

茶界名人——刘祖生

简历:刘祖生,1931年8月出生,湖南安化人.1953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54年调浙江农业大学,1986年晋升教授,199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1984-1992)、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1998-2001)、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91-2001),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六届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第七、八
2010-02-05

茶界名人——张堂恒

浙江平湖人,1917年7月出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浙江省茶叶学会荣誉理事。 1940年任重庆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处科长,1946年任上海兴华制茶公司襄理,1947年赴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研究生,1953年起至浙江农学院任教授。 曾主持绿茶鲜叶摊放试验,红茶不萎凋试验和热处理试验等,主持的茶叶揉捻机试验、绿茶初制连续化装置、茶叶水分电测仪,分别获全国奖,出版有《张堂恒选集》,主编《中国制茶工艺
2010-02-05

茶界名人——王泽农

江西婺源人,1907年5月出生。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教授,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华茶人联谊会顾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 1927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肄业,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1937年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业试验场人事研究试验工作。1938年回国,参加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并任茶叶组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1952年到芜湖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迁到合肥。 长期从事茶叶教育,茶叶科学研究
2010-02-05

茶界名人——胡浩川

(1896~1972),安徽省六安县人。中国现代茶叶专家之一。 他毕生从事茶叶工作,1920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茶务讲习所,1921年赴日本静冈茶叶实验专攻制茶技术,1924年回国。1924~1949年历任:上海园林场技佐,上海商品检验局技士,祁门茶业改场场长,复旦大学茶叶组教授、主任,茶叶研究室主任等职。 1933~1934与吴觉农合写《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和《祁红复兴计划》。著有《祁红毛茶怎样复
2010-02-05

蔡襄与《茶录》

蔡襄(1011—1067),字君谟,号莆阳居士,仙游县慈孝里(今属仙游县枫亭镇)人,后迁居莆田蔡土宅(今属城厢区霞林街道办事处)。《茶录》是蔡襄创作的一部园艺著作,也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我国又一部茶叶专著。 《茶录》分上下两篇。在上篇的“茶论”中,主要叙述茶的色、香、味以及藏茶、灸茶、碾茶等,见解精辟;在下篇的“器论”中,主要论述茶焙、茶笼、砧椎等茶器的功能、特色及使用方法。全书可概括如下: ①
2010-02-05

沈丽君茶壶艺术

沈丽君:男,1972年生于宜兴陶都,现为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198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培训中心学艺,从师王福君,在其悉心指导下,逐渐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擅长光器制作,多件作品参加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各大展览,其作品《思源壶》获1994年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汉韵壶》获1996年江苏中国工艺美术陶瓷评比二等奖,《清韵壶》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
2010-02-05

韩江水——著名壶艺师吴瑞深(1)

吴瑞深(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 四海潮人”节目。前不久,我去参观中国瓷都--广东省潮州市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陶瓷博览会。当时有一位现场制作手拉茶壶的老艺人深深地吸引了我,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这篇报道--著名壶艺师吴瑞深。 听众朋友,当我走到北京展览馆2号馆最靠里的展位时,一位花甲老人正在现场制作手拉茶壶,他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自得其乐。而在他的周围也站满了专注的观众。在老
2010-02-05

茶界名人—-陈宗懋

浙江海盐人,1933年10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茶人之家》副理事长、浙江省科技翻译学会常务理事。 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1960年2月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先后任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发表的茶与人体健康的论文对振兴我国茶业,特别是保健茶,起着积极作用,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曾主编《茶国茶经》
2010-02-05

黄玉斌功夫茶泡金牌

北京城东南有个龙潭湖,据说是清朝时挖土烧砖形成的,冬天结的湖冰送到紫禁城,供皇帝做土冰箱用,因而沾龙气,遂有“龙潭”之称。龙潭湖旁有个大院,体育圈人称训练局,是中国体育的大本营,群星聚会,其中的种种奇闻逸事当然不少于龙潭湖的传说。一件一件讲给你听吧。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虽然平时不爱出风头,但骨子里却性情豪爽,遇到真心朋友,他会与你把杯推盏,一定要喝出情谊。妻儿不在身边,黄教头多半
2010-02-05

名人茶趣

鲁迅品茶 鲁迅先生喜欢喝茶,也善于品茶。15岁时,鲁迅先生就逐字逐句地抄录「茶圣」陆羽的三卷茶经,在广州时,他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广州的一些著名茶楼,如陆羽居、陶陶居、南园、北园、妙奇香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鲁迅先生对于品茶,有很高深的见解,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须有好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殊的感觉。」 曹雪芹论茶 文学巨匠曹雪芹深谙茶
2010-02-05

古代书画家和茶

自有茶以来,书画家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元代大画家赵孟的《斗茶图》,就是古代书画家结缘茶的一个极好例证。 斗茶是古人比较茶叶好坏优劣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游戏的形式,来鉴别茶叶优劣的。在赵孟的《斗茶图》里,共画有4个人,左前一人穿草鞋,一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袒胸露臂,似在夸耀自己的茶是多么好。他的旁边有两人,皆双目凝视,似在倾听持茶者介绍茶汤的特色,准备推出自己的茶叶介绍来。他的身后还有一人,双袖
2010-02-05

周总理与工夫茶

人们只知道七十二岁高龄的朱彪初师傅,是潮汕唯一的级别最高的潮菜烹饪特级大师、广东烹饪协会的顾问和省饮服公司的高级考官,而对他熟谙潮汕工夫茶道,多次为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冲泡潮汕工夫茶的事,却寡闻鲜知。朱师傅长期供职于广州,五十年代中期,他在广州华侨大厦任厨师长时,冲泡潮汕工夫茶就已扬名了。1958年周总理到广州视察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华侨大厦吃过午餐以后,陶铸同志就匆匆地来到厨房找朱彪初说:“总理对潮
2010-02-05

鲁迅的喝茶观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观。 鲁迅在文章中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地来喝的时候,味道竟与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他发觉自己的冲泡方法不对。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
2010-02-05

茶界名人——谢丰镐

浙江余姚人,1931年5月出生。任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茶人之家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业专修科。历任浙江省茶叶公司技术员、加工科长、工程师,1984年底至1991年底任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1991年共同承办91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并担任全国文化名茶和优秀茶包装评选委员会主席。
2010-02-05

论茶行书深淳趣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纯丁、龙泓山人、砚林外史等。平生好茶,又署玩茶叟。浙江钱塘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遂隐市尘,卖酒自给,终身不仕。其书法造诣,历来多语焉不详,即是有论,也多以篆、隶为卓特,殊不知其行也自绝弃畦町。《论茶六绝句》即为其代表作之一。 《论茶六绝句》诗成于乾隆己卯(1759)年。作者也曾用行书并以不同款式写过此诗作。如乾隆二十八年(1763)时有以中堂款式书之,凡七
2010-02-05

勐海南糯山茶叶生产的开拓者——白耀明

白耀明(1893—1965),字莲父、勐愚,男,回族,云南省个旧市沙甸人。笃信伊斯兰教,曾两次到麦加朝觐。曾就读于云南省法政学校。民国19年(1930),云南省财政厅委任白耀明为磨黑盐井保款专员。在职两年多时间内,勤于职守,认真谨慎,先后解送省府款银百余万元,从未发生差错。民国21年(1932),云南省政府派白耀明到普洱、思茅一带办理盐务和税务。他曾于民国24年(1935)到车里、佛海、南峤三县考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