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邓丽君 《山茶花》

山 茶 花庄奴 词 远藤实 曲邓丽君 演唱山茶花你说他的家开满山茶花每当那春天三月乡野如图画村里姑娘上山采茶歌声荡漾山坡下年十七 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 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一朵花他说你美丽就象一朵花他希望总有一天把你摘回家村里姑娘也会羡慕羡慕你象一朵花年十七 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 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一朵花但愿你美丽能象一朵花更希望有那一天跟他转回家村里姑娘出来欢迎欢迎你这一朵花年
2013-01-22

邓丽君《茶叶青》

茶叶青邓丽君 演唱戴起那个竹笠穿花裙采茶的姑娘一群群去到茶山上呀采呀采茶青呀不怕太阳晒头顶戴起那个套袖裹花巾采茶的姑娘一群群大家手不停呀采呀采茶青呀不怕刺藤扎手心采茶那个要采茶叶青你要看一看清嫁郎那个要嫁最年轻也要像茶叶青采茶那个姑娘一群群上得那茶山采茶青唱起采茶歌呀送呀送个信呀要得有情郎呀郎来听
2013-01-22

《淡淡幽情》---邓丽君宋词专辑

独上西楼(词牌:相见欢) 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词:苏轼(宋)曲:梁弘志 编曲:肖唯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2013-01-22

忘不了的甜蜜,抹不去的记忆——纪念邓丽君

在现如今这个浮夸的世界中,有多少人是会被永永远远的记住呢?当我们头戴耳机,听着那些嘻哈、摇滚、或者R&B的时候,长辈们总是会摇摇头地说着:你们听的这些音乐都是些啥玩意?还没有老歌来的好听!然而他们所谓的老歌,相信十有八九都会提到这个名字:邓丽君。“邓丽君”一个再也熟悉不过的名字,不管是年长的50、60年代的长辈,还是年轻的70、80后或是的00后,甚至是刚刚会依依呀呀学说话
2013-01-22

“当代陆羽”王镇恒的六安茶缘

1952年,二十出头的王镇恒先是来六安实习、承担六安茶区绿茶改制红茶的任务,随后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毕业来到六安,成为筹建六安实验茶场的技术员。2012年11月22日,事茶60年的王镇恒重返六安,来到金安区华山生态有机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合作社负责人传授“茶经”。如今已经年过八旬的王镇恒教授2010年曾获“‘陆羽奖’国际十大杰出贡献
2013-01-21

牟锦鸿:“人生如茶,甘苦一生”

或许一个人经历了足够多的风雨和波折,才可以拥有沉静如水般的心态。牟锦鸿便是如此,年少时做运动员,敢打敢拼,带着永不服输的犟劲;如今做的却是安安静静的茶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静心敛气。但时光流转,始终未变的,是她爽朗、直率的性格。20日,记者走进了牟锦鸿的茶楼,听她娓娓道来与茶为伴的创业人生。遭遇身体疾患她离开钟爱的体育事业“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兄弟姐妹四人中我排
2013-01-21

应惠君身残志坚做茶叶

从嵊州市区出发,过了崇仁古镇,便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十八弯,路上行驶的车子很少,外地人甚至不太敢开这样的山路。过了崇仁古镇再开半个小时的山路,应惠君的家就位于一个叫做“应桂岩”的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空气极佳,是高山茶叶的绝佳生长地。应惠君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 “茶人”,不仅因为他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叶公司,更因他为更多的残疾人培训名茶炒制技术,所以受
2013-01-21

宋昌美带领黄杜村种植白茶富了起来

这个只有380户农户的江南山村,有着412辆名牌小轿车。走进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青山绿水、茶园逶迤,一幢幢漂亮的别墅,简直让人怀疑是否到了欧洲。黄杜村没有大公司、大企业,也没有什么人外出打工。黄杜村发家致富,靠的是家家户户种白茶。因为种茶,村民的人均收入近2万元。那么,黄杜村是什么时候开始种白茶的,又怎么会家家户户种白茶呢?这里,人们不能不提起宋昌美这个白茶产业的领头人。23岁那年,宋昌美嫁
2013-01-21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以茶护嗓音

着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出身茶乡——浙江嵊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爱喝茶,11岁从艺学越剧表演,易患咽喉炎,她更是以茶作为护嗓音、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良药。常年不间断,体会颇深,他说:“饮茶好处很多,对于戏曲艺术工作者来说,更有利于保护嗓音。我们其它几位老演员如傅全香、吕瑞英等也都有饮茶润喉的习惯。范瑞娟长期坚持饮茶,不仅嗓音好,而且眼睛也好,身轻体健。因而她曾用一句
2013-01-21

傅文兴:越乡龙井宁波市场不愁销路

傅文兴:越乡龙井宁波市场不愁销路“我公司已与民生银行北京总部签订了长年合同,民生银行的用茶业务全由我公司提供,这为越乡茶叶的推广搭建了更大的平台。”碰到傅文兴,正是他获此好消息的那天。傅文兴祖籍嵊州市甘霖,现为宁波景隆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还兼任宁波茶叶流通专业委员会理事,其经营的茶叶专卖店现已分布于宁波、新昌及河南、福建等地。采访傅文兴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ldquo
2013-01-17

谭秀珍:爱心经营农家书屋

谭秀珍:爱心经营农家书屋农家书屋不仅是农民群众的精神乐园,更成为了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文化粮仓”。而管理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服务群众。谭秀珍,龙泉镇双槐社会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该社区的图书管理员。自2010年兼任图书管理员以来,她就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农家书屋的工作中,成为一个服务于农,服务于社区的图书管理员。双槐社区有1644户,6875常住人口,
2013-01-17

史蒂芬·川宁与茶的“罗曼史”

史蒂芬·川宁与茶的“罗曼史”“每一个早晨都是被一杯茶叫醒,这对我来讲简直是一种恩典。”川宁先生手捧一杯茶,微笑着说。事实上,他一直是手不离茶的,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用不同口味的茶装点出来的。“如果这一天喝的茶少于9杯,那么就一定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川宁先生补充道。作为川宁茶业这个庞大而知名的
2013-01-17

乔秋珍:与茶相恋

乔秋珍:与茶相恋统天介福董事长乔秋珍女士受邀参加了CCTV-2财经频道《奋斗》栏目组的专访,讲述了一个女企业家“与茶叶恋爱的”传奇历程。乔秋珍董事长谈到公司现如今的小有成就显得谦虚谨慎,她认为获奖只能证明产品品质过硬,深受评委专家和茶爱好者的喜爱与肯定,并不能作为谋取更大利益的标签,实实在在做茶业才是真正爱茶的企业家应该做到的。不过连续多年统天介福都在武夷山斗茶大赛中摘得金
2013-01-17

薛林兢兢业业做好茶

薛林兢兢业业做好茶茶叶,对很多人来说是从小就接触的饮料,这一点对滇红集团质检中心总经理薛林来说也不例外。但自从16年前,薛林进入滇红集团工作以后,茶叶尤其是红茶,对薛林的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从饮料变成技术,从技术升华为艺术。从此,品味红茶、生产红茶到创新红茶,薛林的人生就与红茶绵延了无数的历练和缘分。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香气鲜爽,加牛
2013-01-17

常伯熊对茶道推广做出的贡献

在唐代茶艺发展进程中,除了陆羽等人之外还有一位茶人的贡献值得注意,这就是临淮县(今江苏洪泽县西)的常伯熊。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为请之。伯熊着黄被衫
2013-01-15

茶文化传播者——叶石生

叶石生,上海大宁国际茶城董事长,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总经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会理事,曾获2004年度中国茶叶产业突出贡献奖。叶石生,1957年出生,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渡船头村人,在村里,他当过茶农、赤脚医生、大队通讯员、生产队长,1990年到1993年还担任过寿宁县斜滩茶厂厂长。在叶石生的人生中,1994年贩茶到上海是他永远抹不去的记忆。1994年春茶上市的季节,一位浙江绍兴客商与叶石生谈好
2013-01-15

茶农叶石生“称霸”上海滩的故事

从闽东山区闯进大上海,闽东人凭着国人的胆识、聚与实践的精神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扎根、发展,为闽东茶叶撑起一片天。“又有一个总投资1.3亿元的上海大统路茶叶市场改造项目,明年5月投入使用。”叶石生的又一大手笔,对上海的茶叶经销商来说,无疑是一则利好消息。事实上,经销商们早已感受到上海市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的魅力:叶石生2002年在闽东首届名茶拍卖会上,以
2013-01-15

苏轼的一生有何茶缘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
2013-01-15

蒲松龄与菊桑茶有何渊源

蒲松龄(1640~1715年),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的《聊斋志异》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那些狐鬼真的比某些“正人君子更可爱”。蒲松龄久居乡间,知识渊博,对有关农业、医药和茶事,深有研究,写过不少通俗读物。算得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位茶学家。他的《药茶书》总结自己在实践基础上调配的一种寿而康的药茶方。蒲松龄身体力行,在自
2013-01-15

鲁迅先生喜欢喝茶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得特别的感觉。”这是鲁迅先生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鲁迅爱喝茶,从他的日记中和文章中记述 了不少饮茶之事、饮茶之道。他经常与朋友到北京的茶楼去交谈。鲁迅先生生长于茶乡,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所以在它的文章中,提及茶事甚多。20年代的北京城,茶馆遍布。鲁迅在北京的时候,也是茶楼啜茗的座上客,这在他的日记中记
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