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徐公茶:手工制茶的30年坚守

在外地的茶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成都不能不喝上一杯“碧潭飘雪”:茶出自蒙山,得天地之气;茉莉源自新津,得水之灵性,喝上一口,一股茉莉花香沁润心肺,口齿留香。然而,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份醇醇的茶香,来自徐公30年的坚守。徐公采用传统手工窨制花茶,其手工择花窨制茉莉工艺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记者走进新津,感触这一份难得的坚守。徐公
2012-12-05

李勇:坐堂演示茶艺的先驱者

茶艺,早先只是山西大同茶人李勇的个人爱好。那时,他喜欢仲春时节避开城市的喧嚣,泛舟洞庭,远游武夷,松关桂岭,借宿农家,看采茶、访道友,“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南国春茶让他品出了清逸,也让他尝到了苦涩:家乡大同的消费者对茶市行情和茶叶知识知之甚少,五元十元一斤的福建陈茶,卷成蟹眼泡就当碧螺春卖,价格一翻就是几十上百倍;安徽湖南等地的陈茶运到云南压成茶饼,冠以&ld
2012-12-05

苏轼的茶缘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
2012-12-05

陆游爱茶嗜茶

陆游(1125~1210年),宇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一位爱国大诗人,也是一位嗜茶诗人。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早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弊帚当捐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这是陆游在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春作的《八十三吟》。这首七律一改其铁马横戈,壮怀激烈的气概,显得平和而宁静,充满着闲适的心情。诗人置身茶乡,只求承袭&l
2012-12-05

孙中山先生对饮茶的评价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但长期从事革命活动,而且对于振兴我国实业,也有精辟的研究和见解。 孙中山先生对饮茶有很高的评价,且认为发展茶业对振兴中华实业有着重要位置。他在《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知难行易》中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较高的文明,表现在饮食和烹任都比西方各国讲究和合理。他说, “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谈板,而加以莱蔬豆腐,此等之食
2012-12-04

从百岁茶人张天福思想境界说起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唐朝诗人李白春华秋实今又是.在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里,我国茶学界圜图鬻曩也是高潮迭起。近日,欣悉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拟定举办弘扬张天福茶学思想.促进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学术研讨会,这当然是件大好事。不由浮想联翩……说准确一点.他已经是103岁高寿了,仍是耳不聋、眼不花、行动灵便,为了我国茶叶事业,四处奔波,八方联络
2012-12-04

鲁迅先生爱喝茶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得特别的感觉。”这是鲁迅先生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鲁迅爱喝茶,从他的日记中和文章中记述 了不少饮茶之事、饮茶之道。他经常与朋友到北京的茶楼去交谈。鲁迅先生生长于茶乡,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所以在它的文章中,提及茶事甚多。20年代的北京城,茶馆遍布。鲁迅在北京的时候,也是茶楼啜茗的座上客,这在他的日记中记
2012-12-04

昆曲祖师张大复精妙论述茶与水

水是生命之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先哲老子认为善利万物的水具有高尚的德行.这是对水的最高礼赞。水为茶之母.中国茶人历来讲究泡茶用水。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欧阳修《大明水记》、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田艺蘅《煮泉小品》、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等,都对茶与水的关系作有精辟论述,但说得最透彻的,当首推明末盲人戏剧家、文学家张大复在《梅花草
2012-12-04

蒲松龄与菊桑茶的渊源

水是生命之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先哲老子认为善利万物的水具有高尚的德行.这是对水的最高礼赞。水为茶之母.中国茶人历来讲究泡茶用水。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欧阳修《大明水记》、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田艺蘅《煮泉小品》、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等,都对茶与水的关系作有精辟论述,但说得最透彻的,当首推明末盲人戏剧家、文学家张大复在《梅花草
2012-12-04

茶皇后覃秀菊

人物档案:覃秀菊,女,53岁,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品种研究室主任,荣获“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试先进工作者”、广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三农发展突出贡献奖等荣誉30项次。2009广西十大创业女杰候选人之一。事业简史:在茶树育种培育与研究领域,覃秀菊是广西的权威。正因如此,她也获得了一个美称:茶皇后! 覃秀菊从事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工作以来,共获得各种成果奖项57项次,所主持的29个试点
2012-12-04

曾致贤:台湾著名茶人的两岸茶缘

曾致贤:台湾着名茶人的两岸茶缘1989年,曾致贤作为台湾首批茶文化访问团成员访问大陆。20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大陆所有茶山。最让他回味的除了茶香,还有他与那些老茶庄的故事。曾致贤的家在台湾彰化。他家隔壁有一间百年老茶行。从祖父开始,一家人就常常到茶行喝茶。茶香从此在曾致贤的生活中缭绕不去。曾致贤后来进入中国时报工作,受派采访茶文化相关的新闻。他说,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大多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
2012-12-03

张国立云南拍戏结茶缘

2003年间,张国立在云南昆明拍摄电视剧《挣脱》,在戏里扮演一名大毒枭,拍戏间隙,从事茶艺推广多年的台商黄传芳先生向酷爱茶饮的张国立推介了普洱茶,这位“康熙爷”喝罢“龙心大悦”。酷爱喝茶的张国立接触到普洱茶后,立即成为发烧友。张国立感叹:“全中国。云南是我最爱的地方,云南有看不完的美景、吃不完的美食、喝不完的好茶。”当得知思茅
2012-12-03

茶圣“陆羽”的生平事迹

有关陆羽的史料,如纷披的散丝,散落于正史、野史、笔记……在爬梳这些吉光片羽的过程中,陆羽犹如一个耀眼夺目的光点,不断地向外辐射着灼灼光芒,将他的朋友圈照得通透朗彻,一张张被历史尘埃所遮蔽的面孔在酬赠陆羽的诗文中一点点鲜活起来,宛在眼前。与陆羽相识的友人,可谓三教九流,不一而足,其中就有“三卿”。不过,这“三卿”可不是官职的
2012-12-03

孔子与普洱茶

孔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普洱茶是中国茶中特殊的名牌品种。两者之间似乎联系不上。但仔细分析起来,它们之间却有着内在联系,值得论述一番。一、孔子与茶文化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百花争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最引人注目的、最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孔夫子。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各个方面。在物质文化中,自古以来百姓们“开门七件事:米、面、
2012-12-03

胡安:人生只等一壶茶

我常常觉得人生就像是在喝茶,在冲泡过程中要慢慢等待,喝出只有自己才懂的甘醇和回味。演戏这件事儿出现在我面前的胡安,年轻而阳光,一身休闲装束,充满了活力。而在我印象中的他,始终是影视镜头中那个有时忧郁、有时叛逆、有时深情的大男孩。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科班研究生,他身上所透露出的沉稳与脚踏实地,让我有些意外,却也肃然起敬。其实早在学校期间,胡安就参演了不少影视剧,也收获了不少好评,许多人都看好这个
2012-12-03

梁实秋喝茶讲的是品味

中国的文人大抵都爱喝茶,就现代的着名作家来说,写喝茶的文章不下数十篇,鲁迅、周作人、苏雪林、梁实秋都写有《喝茶》。余秋雨有《两方茶语》、贾平凹有《品茶》、萧乾有《茶在英国》,胡适之先生出身茶商世家,爱喝茶就更不用讲了。许多作品谈茶,也关乎人生;谈史、谈禅,生于茶香之中,又跳出味道之外。但对梁实秋的《喝茶》却特别喜欢,梁先生的文字幽默、轻松,平和中有机警,得失中见超脱,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
2012-12-03

戚美珍:女人50岁如普洱

香港人都爱喝茶,不管是中国茗茶或是结合东西方式制造出来的各式各样茶都爱喝,我也不例外。我丈夫苗侨伟常与曾志伟、谭咏麟、阿肋及明星足球队一起运动,因而很讲究饮食。我做艺人时,为出镜保持一百一十磅体重,结婚生子转行后,体重升到一百六十磅,被刘德华叫“肥婆”,阿苗却很好没叫我减肥,我开心就行。我们两个心态很相似,美丑肥瘦不重要,人开心就好。文人墨客把女人比喻为花朵,我更喜欢人把女
2012-12-03

沈从文的静心茶

许多人对现代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十分熟悉。知道他入选1987年、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候选名单,却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沈从文,着有《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作品,是个一生淡名如水的文学大家。但也有许多人却不知沈从文与茶的缘分。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沈从文第一次在北大开课时,他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只在黑板上写上“请等我十
2012-12-03

茶人王心:泡茶看人生

“天下第一泡”,这一霸气到令江湖风起云涌的称谓,属于安静泡茶、慢品人生的王心。当然,这是普洱茶圈里茶友的戏称,但 “茶人王心”在微博圈内的号召力也不容小觑,其名下粉丝达5万人之众,有铁杆粉丝对王心每日早晨定时发送的“茶语心得”甚至到了“无微不转”的地步。“天下第一泡”也好,&ld
2012-11-30

都匀毛尖现代工艺创始人

徐全福:现代都匀毛尖制作工艺的创始人,原黔南州都匀茶厂厂长,高级农艺师。几十年前,徐全福还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时就离开了江苏来到贵州。作为一名制茶师傅,从那时起,他便与贵州的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都匀茶厂一干就是几十年,从一名农艺技师做到了都匀茶厂的厂长。今天,我们见到的徐师傅已经是位70余岁的老人了,早已退休的他却仍在为都匀毛尖的明天而忙碌着。毛尖大师徐全福(中)在评审特制珍品现代都匀毛尖制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