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消失的福建著名绿茶

喜欢喝茶,不可一日无此君,否则眉心就隐隐作痛,老喝茶的有茶瘾,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在闽南我还别具一格,喜欢喝绿茶,一出门就四下搜买各方的地产绿茶。我有一部陈宗懋教授主编的《中国茶经》,茶之百科应有尽有,按图索骥,上江浙,去两广,游两湖,还跑上云贵高原,总是索得好茶而归,不亦乐乎。然而这一招在我们八闽大地却屡战屡败,叫我好不懊恼,个中也留下了一片困惑。 罗源县的西部程洋镜、长湾镜等七个“境”(自然村)
2011-04-26

茶禅一味 品茶要稍等

如今,爱品茶的人是越来越多;以茶会友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却不容易喝到好茶了。 不管你在双休日上哪家酒楼,餐前的上茶,是档次的象征,是礼仪的必须,自然不该小觑。然而,不管你要了怎么样高贵怎么样豪气的茶水,总不见服务小姐将它们泡好斟上,而是刚把水灌进茶壶就急迫异常地将茶(当然,其实尚是水)急急地往客人茶盅里斟,接着便忙递过菜谱,迫 你继续简陋开场白后的正式节目。 这样的茶,原本喝来无味。 不管是放入普
2011-04-26

茶·午子绿茶

茶,素有清香、平和、谦逊、平淡的内质,在中国诸多的优良传统里,客来敬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礼节。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他独有的色、香、味、形,而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的一点清纯之气,在日常生活中,始能出无穷的清新。 茶贵在品,能在品中求得一份清静,抒发一凡情怀,愉悦心情,从而让自己在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好好放松一下。从而得到一种很好的享受,休味草中
2011-04-26

奶茶的狂想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百分之百的奶茶崇拜者。 每每看到街上的奶茶铺便无法继续前行,不论肚饿与否,都要来一杯方可释怀。 就口味而言,我个人较为偏向与台式口味的,与港式相比更甜台式奶茶更能安抚人心。但偶尔我也会迷失在港式奶茶那种手抚过丝绸的错觉中。 “仙踪林”一度是奶茶迷们的风向标,随着时间的流逝,淡而无味亦或无特殊感觉的奶茶让我越来越感觉不到那可爱的绿色小兔子的诱惑。 “寒舍”的花生奶茶香馥醇厚,至今仍有
2011-04-25

走进茶博会 感受茶文化

在这次中国日照国际茶博会上,日照绿茶这么受欢迎,销量这么大,除了它自身品质好以外,组织者和参展商们共同营造的浓浓的文化氛围,也是不容小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组茶艺表演、茶具、茶品镜头慢叠,加音乐 解说:从茶博会一开幕,来自韩国茶文化交流协会的茶道表演就让人感到了浓浓的茶文化气息,再到展厅里去转一转,随时都能感受到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在缘乡园茶场的展区里,一个大大的茶字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同期:我
2011-04-25

品茶论道识茶具

在中国饮茶史上,无论是饮茶习俗,还是烹沏方式,或是茶类加工,都经历了许多变化。作为饮茶用的专用工具,必然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国的茶具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因此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提到茶具,自然首推茶壶。而茶壶中的佼佼者当属被誉为"天下第一品"的宜兴紫砂壶。它集古朴的外表与吸湿性、保温性强的优点于一身。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光彩夺目。宜兴壶的制造,由先天
2011-04-25

话说紫砂曼生壶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阳羡,曾名荆溪,北宋以后改称宜兴,是闻名世界的陶都。自古以来,人们对宜兴不乏美誉之词,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拥有独特的紫砂陶土。盛产于鼎蜀镇附近山丘之中的这种陶土,主要有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类,可以单独成器,也可以配比掺和使用。砂泥的质地细腻柔润,可塑性极强,可以任意雕接捏塑,让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制作技巧得到完美的倾泻。关于紫砂陶器的创制年代,有学者依据宋代笔记杂著中
2011-04-25

[宁德] 独在异乡为茶香

记安溪茶道艺人上官清金福安传经的一段经历 有言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福安市城区,相当多的群众对安溪乌龙茶道艺人上官清金格外地推崇和称道。三年多时间,他租住在福安一边经营茶庄,一边潜心真诚地传经授艺,把独道的安溪茶制泡技艺与经销之道传授给新交朋友,特别是热心帮助一些下岗职工办起茶庄,经销茶叶,重新迈上自谋职业的道路,扬起生活的风帆。 在福安城区,目前挂安溪茶庄招牌的茶叶经销点二、三十个
2011-04-25

茗边闲话禁茶史

茶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虽然殿尾,却也不失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据清人考证,其语源出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酒醋酱茶。”元人杂剧中使用时,以七个字为便,就减去其一,但去“酒”而不省“茶”字,可见它虽居末位仍被认为胜于另一种“饮料”。 读顾炎武《日知录》,忽见禁茶的记载,嗜茶如我,不免大惊失色。茶的禁令去今已远,对我们丝毫不存在约束力,这当然是明白的;不明白的是:为什么
2011-04-23

天堂水,龙井茶。不是娃哈哈非常茶饮料。

天堂水,龙井茶。不是娃哈哈非常茶饮料。是极品女人。那天我和一个至今未谈恋爱的朋友聊天。他很优秀,但是一直没有正经八百谈恋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要等那个清茶一样的极品女人。他说女人有三品,上品是围巾,妙品是红酒,极品是清茶。从此以后,我喜欢上了喝茶,尤其是绿茶。一直企图从里面品出一点极品女人的味道。想象里,那应该是刚刚被美丽茶女的纤纤玉手采下来的上好龙井。是不是天堂水没有关系,沸水冲过,清香隐隐,
2011-04-23

马黛茶香(外交官亲历)

巴西著名画家阿尔多·罗加特里创作的油画《高乔人》,表现了南美高乔人围着篝火喝马黛茶的情景。 今年3月,我应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手持马黛茶壶的阿根廷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帕斯先生在会上宣布,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于6月首次访华,阿根廷盛产的“马黛茶”将作为阿中友好使者,从4月起正式“出使”中国。会上不但展示了饮用马黛茶的各种壶具,放映了马黛茶生产、加工的录像片,还介绍了马黛茶的种种神奇功效
2011-04-23

武夷山 《武夷茶韵》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武夷山时身染重病,昏倒在武夷山天心寺的门前,寺中方丈用茶树叶熬成汤药让书生喝下。几天后,书生不但病体痊愈,竟然还考中了状元。书生为报救命之恩,在衣锦还乡的路上,专程到天心寺的那几棵茶树下朝拜,并将身上红色的状元袍披到了茶树身上。从此,这几株茶树被人们称为“大红袍”。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天心寺依旧香火缭绕, 八十四岁的僧人莲枝还清楚的记得他十四岁时采大红袍
2011-04-23

40岁的男人是一道茶

有人说,男人四十一枝花。要经过20岁的发芽,30岁的含苞,仿佛做完了一切准备工作,到了40岁,才“哗”地一下彻底开放了。于是仿佛人生在40岁这一年一下到了最完美的顶峰。这显然说的是40岁这一年龄成功的男人。 男人的成功各不相同,就好比鲜花品种繁多。有的男人在40岁时开成一朵兰花,幽香扑鼻,志趣高雅,只是未免曲高和寡,寂寞有余,热闹不足。有的男人积蓄了全部力量,突然在40岁变成一朵昙花,“一现”之
2011-04-23

很想开个茶馆

想开一个茶馆,开一个具有一定品位的茶馆。这个念头的产生,缘于对一种文化的呼唤,也就是饮茶文化及茶馆文化的呼唤。 我越来越觉得,时至二十世纪末期的茶叶品种是越来越多,质量是越来越好,做工是越来越精细了。可人们的饮茶方式及格调是越来越随便,越来越粗俗不堪了。 按理,饮茶时是最忌佐以荤菜食品的,可无论大饭庄还是小食堂都有茶水侍候。您只要仔细一瞧,那茶壶,那杯子,无不油腻痕迹丛生。要是倒出茶水来,甚至可以
2011-04-22

讨教秘诀—李太太的茶

这两种特殊的茶是李太太的"秘密武器"。散发着淡淡幽香的桂皮茶是正宗massala(混合香茶)的最佳原料,果酱状的柚子茶则是纯正的韩国风味,不但清香宜人,还很养颜呢! 家常的茶叶是颗粒状的荞麦茶。细心的李太太总是把大袋的茶叶按量分装到一个个小纸袋中,再装在精美的罐子里,既方便卫生,又合理地了放茶叶的量。 在一个漂亮的银箔盒子里,分类收藏着数不清的小盘子。它们风格各异,或洁白如玉,或精描细绘,或小
2011-04-22

(美文)恋恋红茶情

每当餐厅侍者问我:“先生,您要咖啡或是红茶?”我几乎都是毫不考虑地点叫后者。 如此选择,与其说我喜欢茶的味道,还不如说我更喜欢喝茶时的气氛与感觉,以及因为红茶,所让我联想到很是宽广的红茶世界。我对茶有所偏好,跟曾经多次前往英国旅游,多少住过一段时日不无关系。 既然去游玩,当然得住旅馆。英式旅馆的特色之一,就是房间内一定会摆着煮开水用的电热水壶、一整套(通常为四人份)的茶具,以及一大叠分类整齐,
2011-04-22

(心情)咏茶味人生

这次在香港小住数月,先后走访了一二十家茶庄并茶具博物馆。印象之一是,他们无不讲究中国茶道传统的文化气氛和审美环境,从茶号招牌直到茶室的一般陈设,包括茶桌、茶凳、茶器、茶品,以及伴奏的音乐,四壁的字画,无不流露出了传统的中国情味和中国风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则要数坐落在九龙尖沙咀区段上的一家茶寮:只因其壁上挂着一幅三尺来长的条子,那上书有四个浓墨的隶字:“茶味人生”。 偕行的还有两位茶侣,一位是杭
2011-04-22

阳羡时壶烹绿雪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之源。茶起源于药用,据说“发乎神农”之时。《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三国神医华佗也说“苦茶久食益思意”。唐陈芷器《本草拾遗》称茶为万病之药。茶有安神、破闷、坚齿、醒酒、清热、减肥、祛风、明目、治头痛、利便、疗疮、解疲、止渴等养生功能,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苏轼“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鰕茶” 苏轼《东坡集续集二
2011-04-22

情倾“七子饼茶”的山里人

“现在,山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或是经商挣钱去了,真正会做‘七子饼茶’的人越来越少了!”满脸沧桑的权存安一边给“七子饼茶”用黄竹笋壳打包,一边颇有感慨地说。2月下旬的一天,路过象明乡曼庄村委会八总寨村民小组,听说村里有一家人会做“七子饼茶”,并做了多年,我们当即停下了行程,到这位名叫权存安的人家拜访。权存安家的房屋非常普通,就在公路旁,得知我们专程拜访,50多岁的权存安老远就来迎接,满脸挂满了山里人朴
2011-04-22

散话《茶经》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茶史、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公元758年左右,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