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把信仰文化融进茶水中

禅茶一味。禅文化具体体现在茶上。文章中禅语有:茶具有人生三味。日本某僧《煎茶训》:“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说得真是深刻,这不正是人生过程的写照么?在禅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就是“赵州茶”,古时候的赵州禅师,对于苦心参禅的学生总是苦口婆心地借茶说法,让学生自己“吃茶去”;又有刘琨《与儿子兖州刺史
2012-05-22

往来皆茶客 闽潮一缕香

“您是要喝单枞茶还是铁观音?”在潮汕地区,基本上只要一拿出工夫茶具,这句话便会成了沏茶人的“口头禅”。潮汕人不仅爱喝茶,对工夫茶品种的选择也颇有研究。在与潮汕地区紧密相连的闽南,喜欢喝茶的民众也非常之多。在潮汕,无论普洱茶、绿茶、红茶,都曾经成为品茶的潮流,然而,“一阵风”过后,依然“坚挺”的仍是潮汕的
2012-05-22

品蒙顶山春茶,游茶文化圣山

蒙顶山自古以来便是一座名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发源地,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作为一个国家、省确定的重点旅游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的选址点,再一次成为茶界、旅游届、商界和世界共同瞩目的焦点,成为宣传蒙顶山茶文化的交流平台。名山大地春意浓春意盎然,慷慨无私地温暖着名山大地。本届开幕式的另外3大活动,在这里同时进行,人声鼎沸的广场,熙熙攘攘的市场,热烈讨论的会场,让蒙顶山脚下处处弥漫着浓浓春意。伴随着热闹
2012-05-22

风雅茶楼 品味东方文化

风花雪月酒,诗书琴棋茶。茶是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中最精致也最健康的部分,几个老字号茶馆,给你一个解渴清心又风雅别致的选择。老舍茶馆茶庄建于2004年,早在2001年,茶馆就开始重抓茶叶质量关,先后多次到浙江、福建等地茶园进行考察,走访茶叶方面的专家,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在这里,可以购买到各类精选茶、时尚造型茶、极具民俗特色的茶具。“喝明白茶、喝放心茶、喝好茶”是老舍茶馆的追求,
2012-05-22

藏茶健康饮茶文化或将颠覆饮茶习惯

大家齐集一堂,从多角度研讨了千百年来广大藏区同胞的健康饮茶文化,藏茶或将成为大众新一轮的健康饮品选择,同时藏茶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新一个炒作对象。据了解,藏茶是藏区民间对原产地雅安生产的销往藏区、边区茶叶的称谓之一。本世纪初,四川省雅安茶厂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在对传统边销茶进行了全方位、深入调查研究后,首先命名和定义了藏茶并开始使用这一名称。从此,现实而科学地概括了雅安生产、千百年来藏区人民普遍选择的这
2012-05-22

新茶沁人心 亚洲各国的饮茶文化

当春风把枝芽都吹绿,谷雨的雨水将至时,品尝春茶的好时节也如期而至。绿茶,则是春茶中当仁不让的佼佼者。周作人称“喝茶以绿茶为正宗”,梁实秋则说“清茶最为风雅”。大抵没有人可以抵挡绿茶的魅力,爱茶之人更是如此。会吃能玩儿的欧阳应霁就曾遇到如此痴迷的茶人:“杭州西湖畔,柳浪闻莺现场,时届午夜,我们恐怕是茶馆中最后一桌客人。座中有美院老师送我一小
2012-05-22

银针名茶的美丽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
2012-05-22

话说英德红茶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唐朝。《英德县志》中记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说明唐代禅宗六祖慧能〈638-713 年)曾在英德西华山植茶,距今巳有1300多年的历史。另外,唐代英德县城南郊南山已建有“煮茗台”,也可证明,那时英德已盛行饮茶之风。陆羽《茶经》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he
2012-05-12

雷峰塔社会文化中的茶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储放有大量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清朝前期,雷峰塔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闻名遐迩。清末民初,民间盛传雷峰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
2012-05-12

现代茶事散文

现代茶事散文极其繁荣,其数量是以往历代茶文总和的数倍乃至数十倍。鲁迅、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苏雪林、季羡林、钟敬文、冰心、秦牧、邵燕祥、汪曾祺、邓友梅、忆明珠、董桥、李国文、贾平凹、叶文玲均有优秀茶文,个人出版茶事散文专集的,有林清玄的《莲花香片》、王旭烽的《瑞草之国》、王琼的《白云流霞》等,茶事散文选集则有袁鹰选编的《清风集》,郑云云选编的《茶情雅致》等。在现代散文中,周作人的《喝茶》是别具一
2012-05-08

古代茶事小说

自小说创世以来,以茶入小说不乏其例,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是因为茶作为极有价值的饮料,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国茶事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当时,茶的故事已在志怪小说集中出现。西晋王浮《神异记》有“虞洪获大茗”神异故事,东晋干宝晋《搜神记》有“夏侯恺死后饮茶”鬼异故事,旧题东晋陶潜撰实是后人伪托的《搜神后记》(《续搜神记》)有&ldq
2012-05-08

现代茶事小说

现代小说中,茶事也屡见。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许多情节都发生在华老栓开的茶馆里。沙汀的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整篇故事都发生在茶馆里。李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有关茶事的描写,是将其作为古典中国的一个缩影。此外,在郁达夫、巴金等众多现代名家的小说作品中,都可找到诸多茶事的踪迹。现代第一部茶事长篇小说是陈学昭的《春茶》,作品着力描写了浙江西湖龙井茶区从合作社到公社化的历程,同时也写出了茶乡、
2012-05-08

品茗的境界

春茶就是这个味-品饮春茶品茶,若真想品出精气神,就要回到深厚的中国茶文化之中,就像蔡澜曾说^地道的杭州菜是用古法做的菜,‘一样,地道的春茶也要用讲究的古法才能喝出味道。玻璃杯中的绿茶之舞美食配美器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大特色,茶也不例外。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 水藉于器,汤成于火。”茶具是饮茶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相比春茶的其他品种,泡饮
2012-05-08

现代茶诗欣赏

茶到 君吟吾笑 羞红一叶妩媚 红尘袅绕看淡 世间的芳华纤纤玉手执盏 清汤云雾小小杯具却 群山万里侧耳 轻舟过水若君似我心奉茶一勺愿 来年共待那花开旧龛蒙尘遗恨悠悠且 笑道不过是那浮云往昔的 障都说世人不得了富贵如云金黄如林我等却 在这其中游离缥缈君且停下 且停下更上一杯茶安然凝想奉茶之人烟雾之后微笑祝君愿 来年花开时洗盏聆足音
2012-05-08

现代茶诗:奉君一杯茶 来年待花开

茶到 君吟吾笑 羞红一叶妩媚 红尘袅绕看淡 世间的芳华纤纤玉手执盏 清汤云雾小小杯具却 群山万里侧耳 轻舟过水若君似我心奉茶一勺愿 来年共待那花开旧龛蒙尘遗恨悠悠且 笑道不过是那浮云往昔的 障都说世人不得了富贵如云金黄如林我等却 在这其中游离缥缈君且停下 且停下更上一杯茶安然凝想奉茶之人烟雾之后微笑祝君愿 来年花开时洗盏聆足音
2012-05-08

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本文探讨的是,儒释道三教特别是禅宗是如何作用于茶文化并使中国茶文化形成盛大气象的。尽管儒是否成为“教”仍属争论之列,但儒所具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则是无可争辨的;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就指出儒是“道德性与宗教性之存在”。因而本文
2012-05-08

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茶文化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常开常新,就 址因为茶能符合中国国民的内在追求,从而茶文化精神成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佯,茶文化精神 也反映了中国的囚民性。中国茶文化之花是由具有中国特性的国民浇灌和培育出来的,即中国国民性规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 特质(即茶文化精神),因此,要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茶文化,就必须首先理解和认识中国人,即中国的国
2012-05-08

古代茶事散文

最早的涉茶文是西汉王褒的记事散文《僮约》,其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西晋杜育的《荈赋》是现存最早的一篇茶文,可惜散佚,幸赖唐代欧阳询编篹的《艺文类聚》得以部分保留下来。杜育,字方叔,与潘岳、左思、陆机等合称“二十四友”。《荈赋》存文如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宵降。月惟初秋,农功
2012-05-08

茶文观止:中国古代茶学导读

茶文观止:中国古代茶学导读》 作者:杨东甫 杨骥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茶文观止》所鉴茶书85种,囊括了从唐代至清末的所有茶学典籍,对《茶经》、《采茶录》、《茶谱》、《茗荈录》、《补茶经》、《述煮茶泉品》、《大明水记》、《东溪试茶录》等茶书的内容、特点、贡献、地位等均作了详细分析介绍,其中数种此前尚无人作为茶书人选,堪称中国茶文化之精髓。推荐理由:中国是茶的故乡,
2012-04-24

《红楼梦》中茶的社会学

《红楼梦》关于茶的描写,出现频率为17.820/0,若按章(回)来分,总共120章中则有98章涉及到了茶的内容,占到了81.7%。可以说,茶是全书故事情节进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与纽带。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考查书中通过茶展现出的社会群体的角色特征和社会关系特征。一、与茶相关描述的总体情况简介书中上茶多是女性,且多为丫环(有多种称呼,后文将提及),但在开篇(第1回:……自与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