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人生如茶 沉浮留香

我性子急、坐不住,平日不喝茶,所以不知茶中味道。阳春三月,北方乍暖还寒,身上的厚衣服仍不能离身。幸运的是,我和领导去南方参加会议,暂时避开严寒的欺负。在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们身着短袖,游弋于南国的大街上。就在这里,我改变了自己对喝茶的看法,因为这里有好喝的普洱茶,还有热情好客的西双版纳人。走在景洪的大街上,所有的东西都会让我们好奇,这里的天气更是让人喊热。不经意间,发现了街边这家茶楼,有意思的是
2012-08-29

茶文:与“龙”结缘

茶自古起源于中国,古时候的人们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运往关外,用来换取象牙、香料等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看来,茶的历史还真是蛮悠久的。最早知道茶是在小学时读老舍先生的《茶馆》,后来电视上也经常演茶楼其实是各色人等聚集和打探消息的最佳场所。可我不爱喝茶,在我的老家,口渴了要喝“茶”其实就是指白开水,只有讲“泡茶”,才是将茶叶用开水冲泡。一直
2012-08-29

一杯普洱茶的穿越

孩子们都到茶山去了,这几乎是一年里他们最兴奋的节日,他们扑向一个巨大而亲切的怀抱,在绿荫,在乡野,去感受辽阔与漫长,纷繁与单纯,强大与弱小,欢笑与苦难,去潜移默化地为他们的生命增添些什么,他们的出发使我眼中的晨光显出几丝空寂。这个春天多日的干燥,使晨风显得清凉而微甜,我坐在大阳台上,眯着眼,一忽儿就似乎进入了虚无,脸在空气里感到一种年青的弹性。桌上的一杯茶,已过了沉沉浮浮,茶叶沉着地卧在水底,挥发
2012-08-29

普洱茶香飘满室

曾有爱茶之人这样评价普洱茶:“如果把茶比喻为画,那么西湖龙井像是明清时期的小品,体现的是江南风景的雅致;乌龙茶则如同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中极艳极鲜的溪水崖石;而普洱茶却能独立于外,像是秦汉时期的石刻,泡醮风雨沧桑,伟岸而厚重”。我一直认为这段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普洱茶的茶性,普洱茶的精髓便在于时间让其沉淀出的神韵。刚喝普洱茶时,众多级别的普洱茶让自己喝不明白,后来才知道普洱分特
2012-08-29

《红楼梦》里的“茶经”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堪称一座民俗文化的宝库,涉及多种传统名茶,以及茶文化习俗。茶名繁多《红楼梦》在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贾母为何不吃六安茶?贾母道:“我们才吃了酒肉。”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闹肚子,而六安茶属于绿茶。紧接着妙玉说:“这是老君眉。”&l
2012-08-29

中国茶馆与茶联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
2012-08-28

复苏中的茶叶小镇

旧时,振太紫马街风雨桥旁的小亭里总有那么些些女人,每天眼巴巴的眺望着远方,竖起耳朵听着从古道上传来的马蹄声,期待在来往的马帮中,能寻到自己丈夫的身影。在茶叶鼎盛的那个年代,这里过往的马帮络绎不绝,这个亭子里的女人也就越来越多,遥远而艰辛的赶马路是用汗水和眼泪铺垫出来的,几家欢笑几家愁……这望夫亭中发生的故事,只是古道马帮里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一段而已,然而,我还是听得这样
2012-08-28

云南驿失落的记忆

云南太遥远。山太高,谷太深。它许多重要的记忆便与道路有关。“云南”二字最早的记忆,大半是因为那个对道路也有着极大兴趣的汉武帝,这绝对是一个有眼光有才气的皇帝,他总是渴望通过道路,联结外面更大的世界。张骞在西域对西南民间通道敏锐的直觉和准确的判断,司马相如在开凿西南夷道上几经艰难的折腾,都促使他下决心开凿一条通向西南夷再通向大夏(阿富汗)的国际通道。在西南夷的万山重重中,刚好
2012-08-28

中国古代茶诗作品选

《茶》 [宋]林逋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娇女诗》 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剧,吹嘘对鼎。《尝茶》 [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尝云芝茶》 [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
2012-08-28

茶遇水是缘,亦如人生之情缘

喝新茶,最好选好天气。茶壶茶杯就用那玻璃的,边泡,边饮,边欣赏风景。于是,春水二分,春色三分,这样碧绿的开头引伸出另外五分清香的情怀。投几片新茶于茶壶,先向壶中冲入少量热水,同时用手握壶耳轻轻摇动,等茶叶充分舒展开,再冲水至七分满。短短几秒内,就已飘出淡淡清香,闭目深嗅,是一种禅意的芬芳。总觉得茶叶其实就是清雅含香的花朵,只不过它们那种细淡的酝酿发生在很久的从前,而绽放却是在沧桑之后。就像现在,遇
2012-08-28

抹茶,品味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杯清茶,却寻觅不到叶的芳踪;飘一缕清香,却不必忍受味的苦涩。它就是抹茶。有绿茶的清高,也有如水般的平和;有自成一体的个性,也具有容乃大的精神。这就是抹茶态度。很多人喜欢抹茶,喜欢它如春天的绿色,喜欢它与乳酪、冰点、甜品混合在一起的丰富。抹茶态度之一:过去值得骄傲如抹茶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过去。今天,回头看看,你应该为自己的过去骄傲,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经历过的就是一种幸福。说到抹
2012-08-28

茶文:老茶随想

当漫漫茶马古道在眼前延伸时,真愿意和往事做亲密的拥抱。跟随着光阴流传的茶马古道,硬生生是被一代代的马帮走出来。那样荒芜的寂寞,却成就了今天一种茶香的见证!每年清明后,马帮就像候鸟一样开始从山这头到山那头“迁徙”,内心的寂寞和马背上的丰富,让马帮里的每一个人简单而快乐着。茶可以换回来他们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换回些自己心爱姑娘的礼物。这个时候,山是热闹的!茶从云
2012-08-28

吃茶去,与一杯茶对坐

心很累,于红尘纷扰间与一杯淡茶对坐。此刻,或许借酒更能消愁,而我不胜酒力,领会不到般若汤的醉境,只能独酌清茶。清雅幽居,往来随性,沏一杯茶,看喧嚣渐渐在烟雾间隐去,确有妙义。我与这一杯茶深情凝视。这杯茶于我是琴瑟和鸣的知己,他沉静地坐着,不发一言,只在水气之中低回浅唱,却是最好的交流了。茶叶干而不枯,犹如美好的人生,半寐半醒之时,还有多少梦想未至。一注开水如涅公式之焰,烫醒干涩的叶子,沸腾之下,沉
2012-08-28

茶文:把爱情比作喝茶

常去一家茶馆喝茶。独坐在大厅一角,听着古筝或者扬琴,欣赏茶艺表演。慢慢地悟出了一些东西。如果把爱情比作喝茶……容器 冲泡茶叶的容器很多,钢瓷竹石材质皆可,最好的还是紫砂。它泥拙质朴,它通透吸纳,让茶香和热力的精华存在深处,日积月累,即使无茶,冲杯白水,亦可以同样领略温情。爱情如是。容器是心灵的空间和身处的世界,必须质朴,能够包容的是香与热的互相吸引,不是身外的浮华;必须
2012-08-27

茶文:茶禅一味,饮茶参禅悟人生

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茶禅一味。禅文化具体体现在于茶。文章中禅语有:茶具有人生三味。日本某僧《煎茶训》:“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说得真是深刻,这不正是人生过程的写照么?在禅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就是“赵州茶”,古时候的赵州禅师,对于苦心参禅的学生总是苦口婆心地借茶说法,让学生自己&ldquo
2012-08-27

谷雨:中国茶赋

华夏有嘉木,天地共哺育。神农初尝试,世间始知茗。汉时蒙山顶,理真培土植清翠,一壶香天下;唐朝苕溪畔,陆羽挥毫着华章,妙语传千秋。根植高山,云为霓裳雾作袍;香飘都市,少视亲朋老当宝。度寒来暑往,饱经岁月风霜;走千家万户,谱奏和谐音韵。约会春雨,天露滋润,满园芬芳醇如桂;流连秋阳,金风吐哺,一派生机气比兰。君山银针,西湖龙井,红、黄、绿、黑、白,五色四季皆流芳;淡雅茉莉,陈韵普洱,喜、怒、哀、乐、愁,
2012-08-24

茶文:茶有三生

清茶一盏,独坐窗前。任青花的勾勒演绎着前生的缱绻,任筝曲的回荡流转着心绪的变迁。如水的双眸褪去铅华,穿越世俗的纷杂,直抵从前的桃源。淡泊的心境与茶凝眸,于是茶把你当做红颜,于是聆听茶的倾诉,你才知茶亦有通晓禅意,才知茶亦有三生。世人皆以为茶,植物而已,何来生命?其实茶是植物中参透禅意的佛,抑或是佛以茶的形式传解着佛理:一切随缘,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缘起缘落,聚散因缘,无须抱怨。谁不迷恋枝头绽放的生
2012-08-24

苏轼:茶诗《试院煎茶》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的特色,除平民阶层兴起之外,另一重点就是知识分子人格典型的树立。以下为苏轼《试院煎茶》一首,是宋代极负赞誉的茶诗,亦可作为表现文人风格的例证: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遶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公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贪病长苦肌,分无玉盘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
2012-08-24

茶文:几片茶叶、一壶水,就是你一生

关于茶道我懂得不多,只知些皮毛。论到喝茶,我只能喝大麦和花草。但是提到茶叶,看到茶馆,总会感觉神清气爽。也许前生和茶有缘,或是自古以来茶叶中蕴含的禅味,一种精神已经深入到了人的骨髓,于是,总能在杯茶浅酌之中体会人生的琐琐碎碎。茶道中的第一泡茶,是要将滚烫的水浇于茶叶上,再从壶中倒掉。称为“洗茶”。这情形就如同那场初恋,短暂而不可挽留。洗茶不仅仅是因为除尘,更主要的是,能让茶
2012-08-24

细品慢饮悟茶境

历代茶人都把品茶视为一种艺术,除了选择好茶、好水、好器之外,还十分注重品茶的环境。明代徐渭曾说:“茶宜精舍,宜云林,宜瓷瓶,宜竹灶,宜幽人雅士,宜衲子仙朋,宜永昼清淡,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讲的是文人雅士的品茗环境;唐代顾况在《茶赋》中说:“罗玳宴,展瑶席,凝思藻,间灵液,赐名臣,留上客,谷转,宫女,泛浓华,漱芳津,出恒品,先众珍,君门九重,圣寿万春
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