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茶文:是茶叶就注定“漂泊

每年清明至谷雨间,新焙制的茶叶会离开乡土,汇成绿色的河流,流进城市。于是,这个季节属于茶叶,叫茶季。茶季里,人们看茶、买茶、品茶、论茶。在心里把茶事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一切都退居幕后。茶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温暖的词。它是中国人开始新一天生活的必需品。虽然柴米油盐酱醋也代表人间烟火,但不像茶,可以入诗,可以让人们品出许多雅趣和情致。中国人对茶的感情成了一种情结。因而,对茶的认识也在代代传承中完成。年少时
2012-08-21

茶文:与茶有关的记忆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此时的我,品着朋友送来的天方香茗,处于阅读、静思状态。夜半时分,我依然毫无倦意,手不释卷,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而不能自拔。时不时放纵一下自己,呷一口香茗含在嘴里,细细地把精彩华章品味,任无边的思绪徜徉在漫漫的夜色中。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我是何时适应了这份独处的沉静,迷恋上了这种“夜生活”的呢?记得那年中考,以三分之差而落榜的我,心情沮丧到极点。要知道,那时考
2012-08-21

唐伯虎的茶画欣赏

说起唐伯虎,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想起电影中他临场作画解救相府之情节,令人不能忘怀。唐伯虎的画,的确了得,他一生作过不少画,茶画是他画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唐伯虎的茶画,是明代茶画的主作,明代茶画的一绝。明代的茶艺思想,有二个突出特点,一是哲学思想加深,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间俗饮不断发展,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所以,明代的茶文化中,也
2012-08-21

茶文:洞茶

我16岁时在西藏海拔5000米的高原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给我一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说,这是茶砖!那东西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边缘破损色黑如炭,衬得格外凄惶。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老医生看到了,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说,它根本不像见棱见角的砖,更不像青翠欲滴的茶。老医生说,不能从茶的颜色来判定茶的价值,就像不能从人的外表诊断病情。它叫青砖茶,是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加以发酵,所以
2012-08-21

普洱茶茶语

清晨的梅子湖畔有些凉,几许淡淡的云雾飘浮在湖面上,好似茶水蒸腾出的袅袅青烟。清澈安静的湖水让这座生长在茶林中的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宜人而自在的生活氛围像一块磁铁,散发着独特吸引力。沿着湖边长长的走道漫步,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朝我走过来,同事告诉我,她就是今天要拍的“佳人”罗寅娟。认识罗寅娟是在深圳,当时她作为茶艺师参加《普洱》杂志举办的“普洱茶新生代品鉴会&rd
2012-08-17

普洱茶:一个淡定性格的茶

再没有尝试茶艺,但后来断断续续一直在喝茶,只是一直被朋友打击得一无是处。比如,我喜欢颜色漂亮的青山绿水、形状好看碧螺春,还喜欢很香的兰贵人(后来才知道这种茶的香味不少是人为熏出来的)爷爷是个每天必喝茶的人,玻璃杯很大,茶叶放得极浓,厚厚的有杯子的三分之一那么多,味道很苦,小时候,我从来不敢去尝,而爷爷看报纸、看电视,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它。念中学的时候,和好友疯狂地迷恋上了可口可乐,忠诚到几年中没
2012-08-17

文学作品中的茶趣

《儒林外史》结尾写了几个市井奇人。其中有一位开茶馆的盖宽。在一个僻静巷内,寻了两间房子开茶馆。把那房子里面一间与儿子、女儿住。外面一间摆了几张茶桌子,后檐支了一个茶炉子,右边安了一个柜台。后面放了两口水缸,贮满了雨水。他老人家清早起来,自己生了火,扇着了,把水倒在炉子里放着,依旧坐在柜台里看诗、画画。柜台上放着一个瓶插着些许新花朵,瓶旁边放着许多古书。他家各样的东西,被变卖尽了,只有这几本心爱的古
2012-08-17

文学作品:茶里人生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
2012-08-17

芙蓉茶的故事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
2012-08-17

描写冲茶时情景的句子

龙井茶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铁观音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君山银针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
2012-08-17

普洱茶与原始宗教的密切关系

茶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普区是普洱茶乡,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居住著哈尼、彝、傣、拉祜、佤、布朗、基诺、回、瑶、傈僳、白、苗、壮、汉等十四种世居民族,千百年来,由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形成的虚幻反映等多种因素,在民间产生了各种超自然神灵崇拜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因普洱茶具有敬献、养心、解渴、提神、消食、明目、解毒、保健等功能,在各种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故本
2012-08-17

细说茶韵

近几年来,名茶中冠以“某韵”的逐渐多起来了。简辑之,就有铁观音之“音韵”、普洱茶之“陈韵”、凤凰单丛之“山韵”、岭头单丛之“蜜韵”、台湾冻顶乌龙之“喉韵”、黄山毛峰之“冷韵”、西湖龙井之“雅韵”等。韵字多用于
2012-08-17

茶文化与佛教

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佛教的传播,茶叶是僧人坐禅修行不可缺少的饮料,两者密切相关。佛教僧徒谓“茶禅一味”、茶禅一体”,又说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它有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传播茶文化,为中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及传播立下不世之功
2012-08-17

茶叶与中国佛教的联系

一、茶叶与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教义和僧徒生活的需要,茶叶与佛教之间很快就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根据佛教的规制,在饮食上,僧人要遵守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和戒荤食素等戒律。佛教重视坐禅修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静坐思维,而且必须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卧床睡眠,通常坐禅达九十天之久。长时间的坐禅会使人产生疲倦和睡眠的欲望,为此,需要一种
2012-08-17

怀素与茶书法《苦笋帖》

茶存之于艺。我国的茶文化溯源甚早,而茶与书法艺术的结缘,更确切地说,茶何时进进书法家的创作视野,此恐难有正确答案。然迄今能见到的我国现存较早的一帧茶事书法(或谓茶书法,或谓茶书帖)是唐代怀素的空门手札《苦笋帖》。怀素(七二五—七八五)俗姓钱,字躲真。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怀素《自叙帖》)他刻苦学习,以蕉叶、漆盘练字,秃笔成塚。
2012-08-17

与茶相关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不乏幽默色彩的语言形式,被喻作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束聪明的花朵”。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答案,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往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值得关注的是,在大量的歇后语中,不乏
2012-08-17

文学与茶(三)

识茶味、通茶道的爱茶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诗文俱佳,而诗尤其为后人所称诵,是中唐时期社会写实诗的健将,在他留世的2800多首诗作中,大约有60首可以看见和茶有关的语句。他的诗作中写到早茶、午茶和晚茶,更有饭后茶、寝后茶,可说一天到晚茶不离口,是一个爱茶且精通茶道,识得茶味的饮茶大行家。白居易是怎样吃茶的呢?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白居易在江州做司马,清明过后不久,好友忠州刺史李宣布寄给他寒食禁火日前的新蜀茶
2012-08-16

文学与茶(四)

卢仝茶歌千古传饮茶风尚到了唐代,逐渐普及开来,喝茶的人日多,喝茶方式日益讲究,茶成为许多诗人、文学家酝酿、累积灵感时不可或缺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饮茶的诗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首推唐代诗人卢仝的一着《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饮茶歌》。卢仝,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不愿仕进,曾作《月蚀诗》,讥讽当时宦官专权,招来宦官怨恨。“甘露之变&r
2012-08-16

文学与茶(五)

范仲淹生动的斗茶描写情景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散文《岳阳楼记》名闻天下,他还写一首在茶文化史上与卢仝《饮茶歌》具同等地位的茶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章岷是范仲淹同事。“斗茶”又称为“茗战”,是一套品评、鉴别茶叶优劣的办法,它最先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宋代贡茶的基础在福建建安的北苑,头号茶也盛于此。
2012-08-16

中国民间茶联作品选(一)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茶敬客来茶当酒,云
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