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方山露芽起始于五虎山

方山露芽、鼓山半岩茶、武夷茶等,均被列为中国最早的名茶,也被传为中国贡茶。但方山露芽起源于何处,与福州五虎山又有何渊源?据福州市农业局茶叶专家郑江闽介绍,古时福州坐船过渡到方山古渡(今闽侯南通)上岸翻过方山(今五虎山)去往福清方向,作为交通要道的方山寺成为当时大寺之一。早在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方山因山形端方如几得名,福州的五虎山即称为方山,被唐玄宗赐名甘果山。而方山露芽则是生长在方山寺
2013-01-26

福州马尾茶洋山因种茶供出口而得名

马尾茶洋山位于双溪里,即马尾快安的磨溪。福州马尾茶洋山最早因其广种茶叶以供出口而与茶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记载:茶洋山,“在双溪里,离郡东城五十里,与鼓山屴崱峰对峙,可望海,其间水出东西两溪,其山产茶。”据福州市农业局茶叶专家郑江闽介绍,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两年,清政府与英国入侵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根据这个条约,福州被辟为&ldquo
2013-01-26

宋代茶叶交易出现有价证券“交引”

中国历史上盐专卖始于春秋齐国管仲,铁酒专卖始于汉武帝,茶叶专卖始于唐。专卖就是寓税于价,国家在老百姓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获取了隐蔽的税收收入。受唐代“飞钱”的启发,宋代在专卖事业中普遍使用“交引”、“交钞”之类的有价证券。以盐茶为例,每当商人向政府申请批发盐茶用于零售经销,或者直接在京师交纳现金获取专卖权时,都会经过领取凭证的过程
2013-01-26

九江的茶叶制作

汉代,茶业由湖南东部和湖北蕲州进入江西,此时的制茶技术比较简单,一般是直接将采回的茶叶洗净晒干,加水煮沸,饮用其羹。东晋至南朝,制茶方法一直都是直接将采回的茶叶捣碎,拌以米膏,做成饼块。入唐,制茶技术有大的革新,发明了把茶叶蒸熟后捣碎制成团块茶,晒干或烘干的蒸青团茶制造枝术。从而明显地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后唐清泰二年(935)毛文锡《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
2013-01-26

张宴志:南京“当代茶农”

穿过蜿蜒的小路,记者来到南京浦口区石桥镇的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上千亩茶园生机勃勃,“今年产量是6000斤,销售额将近200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张宴志抚摸着新抽枝的茶树告诉记者。从一无所有的创业,在绝境中跌倒后爬起,到成功孕育良种,创建品牌,成就了张宴志这个当代茶农的“新茶经”。高利贷压力下绝地翻身出生在浦口林场的张晏志,初中没毕业就进入林场工作。
2013-01-25

闽商太原之路

草根阶层异乡发展,本就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翁瑞康来太原的时候,恰逢改革开放初期,粗放的市场经济,使他们在狭窄的商业环境下寻找出路。一群急于长大的小人物在与市场体制的不断较量和博弈中,双方互为尝试和体验,却又在共同进步。翁瑞康说个体工商户"见微而知着",因为他们直接见证了太原经济、文化、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变化。A 孤独的开拓者1991年夏天,福建省福安人翁瑞康夫妇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冒着酷暑坐火车
2013-01-25

茶王俞学文:一坨茶卖上亿元

武义茶农闯京城在俞学文的老家浙江武义,因当地农民的观念陈旧、渠道不通,茶叶找不到销路,茶树成片荒废。“那时我每天蹲在茶园里,嚼着茶叶,心急如焚。”抚今思昔,俞学文依然眉头紧锁。没去过北京的俞学文知道北京有个茶叶一条街叫马连道。十年前,俞学文揣着2000元,只身前往,他要到北京去卖武义茶叶!据他观察,北京人对茶叶需求旺盛。然而,当他走街串巷推销武义茶叶后,半年下来,赚的钱却只
2013-01-25

茶叶是蒙古族订婚礼品

在婚礼中以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族、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订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
2013-01-25

饭局上的斟茶礼仪

在中国的饭桌上,喝酒与敬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样倒茶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尤其是身在职场,与客户在餐桌上倒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茶叶品牌中的天外飞轩茗茶就非常注重培养员工的倒茶礼仪,让倒茶成为一种优美的艺术,让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给客户倒茶应该注意的事项。不管宴请客户,还是客户来访首先要注意的是茶具要清洁。客人入座后,理应先起身让坐,后备茶。倒茶之前,一定要确认茶具是否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
2013-01-25

另类的特种茶——虫屎茶

虫屎茶, 是生活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的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喜欢饮用一种特种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于广西桂林的虫屎茶,又称“龙珠茶”,是采摘茶树、野藤茶、化香树等嫩芽嫩叶,诱导小黑虫前来取食后而产下粪粒;第二类是产于湖南、贵州苗瑶族地区的虫屎茶,又称“虫茶”,是采摘化香树等植物的茎叶,置放入竹蓝中,洒上淘米泔水,经过发酵,引诱化香夜蛾等前来
2013-01-25

吴东生:奏响茶叶凯歌乐章的人

清清的江水,独奏着纯的音乐,绿树葱葱,却透出一丝丝让人开心瞬间,是这里的人,是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是这里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景,塑造出这座美丽动人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城—修水。记者此次要采记的是一位年轻优秀的高级农艺师,他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几年时间里,带领全办干部职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修水县茶叶产业迈出了跨越发展的第一步。他就是九江市劳动模范、修水县茶叶
2013-01-25

余闻波:和茶在一起 享受人生

和茶接触久了,你就会发现,不同的茶叶也有不同的思想,它们饱含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只要细细地品尝个中滋味,一定会真正领会其中的真滋味。余闻波,42岁。自从几年前单位不景气解体后,余闻波就下海捣鼓过好几种生意,可由于经验不足,多数以失败告终。直至2009年,想停下奔波暂时休养一下的他到朋友茶室小聚,便盯上了这个不劳累又可以赚钱的行当。云南茶叶尤以普洱闻名,普洱价格总是疯狂,引起众多媒体一再关注
2013-01-25

中国人的茶感觉系统演变史

中国人贪念茶叶的香气与滋味,“蒸青”即以热气煮蒸方式将鲜茶所含各种香与味的成分保留下来,以供享受;鲁成银说:“炒青”技术的价值在于,高温急炒,一则将那些低沸点的芳香物,比如青草气(日本茶里淡淡的“海苔味”即此种物质)给挥发掉了;同时,炒的过程本身,又重新进行了物质转化与聚集--香气与滋味,由此更上台阶。科学测定,茶叶鲜叶所含香
2013-01-25

1851年:闽茶在世博会首获殊荣

历届世博会几乎都少不了中国茶叶,而中国的产茶大省福建,也历来是世博会茶叶展台的常客。闽茶作为17世纪最先流入欧洲的中国茶,它与世博会之间的故事已延续了近一个半世纪。闽茶和世博会的情缘早在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召开时便已结下。在接触世博会的早期阶段,中国选送的展品包括大量的丝绸和茶叶,而闽茶则是茶叶类展品中必不可少的品种。由伦敦威廉·克罗兄弟出版社1852年出版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
2013-01-25

茶文化的三个层次

茶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
2013-01-25

彝家的雷响茶

在滇西一带的民族民间茶道中,享有盛誉的,除了大理白族“三道茶”和永胜油茶外,还有彝族人喜欢的“雷响茶”。彝家“雷响茶”展现了彝家人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气质。早晨,扒开头晚用“子母灰”捂存得通红的栎炭火,在烧开水的同时,将质地上乘的茶叶放在祥云特产的沙锅茶罐里,借火烘烤,边烘烤边不断地抖动,以使茶受热均匀。当
2013-01-24

茶叶之路:复兴之路正在延伸

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尽人皆知的丝绸之路相比,茶叶之路几乎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古商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衰落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这一条新的国际商道,由中国东南地区向北延伸,穿越茫茫戈壁草原,横跨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繁荣热闹了两个多世纪后,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时代,在茶叶之路沿线的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多个城市的努力下,沉寂百年的茶叶之路悄然复苏并走上复兴的征程。
2013-01-24

自古高山有好茶

自古高山有好茶在台湾,人们惯称的“高山茶”其实就是“乌龙茶”。其主要品种分为:冻顶乌龙茶、金萱茶、翠玉茶、四季春茶、阿里山高山茶、梨山高冷茶、蜜香茶(东方美人)、古早味乌龙、炭培茶等九种类别。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种茶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种植的,当然“高山茶”只是一个代名词而已,并非都要在海拔非常高的山区种植,有的地区位于高
2013-01-24

浅话“茶”字的起源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chuǎn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shè”;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荼草”或 “选”; 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chuǎn”;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
2013-01-24

解读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

陆羽的《茶经》是怎样写成的?他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游历了我国诸茶山之后,倾几十年心血凝练而成的。本文依据《茶经》中记载的陕南茶叶事实,论证《茶经》的价值与陆羽的人文精神!唐朝的茶圣陆羽是否到过陕南茶乡?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来看,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但这位先哲却在他的《茶经》“八之出(茶叶产区)”却有着以下的记载:“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
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