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陈椽:为发展茶叶事业献计献策

陈椽身在茶业教育战线,心怀祖国茶叶事业,时时刻刻关心着全国茶叶生产的发展,他经常利用参加会议的机会和其他各种渠道向国务院、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安徽省政府就如何发展我国和安徽的茶叶生产提建议,他还通过由他主编的《中国茶讯》、《茶业通报》等专业刊物以及《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先后发表文章数十篇,为发展茶叶生产献计献策。如1958年发表了《解放后中国茶叶工业的成就及今后的发展方向》,1965年
2012-10-15

陈椽:确立科学的茶叶分类法

日本人古在油泽于1980年在研究制茶绿变红时提出“微生物发酵说”,认为茶叶变红是微生物作用,与工作上一般的发酵相同。之后,又由此演变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的茶叶分类法。这种分类法以共性掩盖个性,氧化作用与呼吸作用混淆不清,是非科学的。陈椽积数十年教学和科研经验,1979年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分类法,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
2012-10-15

“七分茶八分酒”的典故

人们经常说,七分茶八分酒,这里有个典故。话要从王安石说起,一次他写了一首咏菊诗:西风作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未写完,客人来访,见客去了,刚好苏东坡来,看了这两句,提笔续道: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这首诗还是1998年高考政治试卷的一道题.当然,因此,苏东波被贬去湖北黄州,就是今天的黄冈市。临走,王安石交待说,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水回来。到黄州的第一年秋天,苏东波明白黄州的菊花是
2012-10-15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个阶段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
2012-10-15

茶叶的传说

很久以前,巴山脚下住着一位老人,她养的一只老母鸡,每天准时下个蛋,从不乱窝。这天,老人听到老 母鸡“咕嘎咕嘎”的叫声,照例又去收鸡蛋,谁知蛋窝里竟然空空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奇怪,鸡蛋到哪儿 去了呢?这天中午,老人眼瞅着老母鸡进了窝,一会儿,老母鸡就又叫起来。这时,只见从鸡窝旁的草丛中窜出一 条五尺多长的菜花蛇,一张口把鸡蛋吸了进去。然后,蛇身卷动一摔,顿时就把鸡蛋摔碎&l
2012-10-15

浅析茶文化中的“无茶不在丧”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在民间有很多风俗与茶有关,无茶不在丧就是一个典型。“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这是有迹可循的。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以茶为祭,可
2012-10-15

龙行十八式长嘴壶茶艺

“龙行十八式”被称为“中国茶道艺术的活化石”。相传“龙行十八式”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流传至清末,便逐渐失传。它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和易理为一炉,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妙理。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l
2012-10-10

冻顶乌龙茶的由来

冻顶乌龙茶产地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岗上,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蹦紧脚尖(冻脚尖)才能上山顶,故称此山为“冻顶”。冻顶山上栽种了青心乌龙茶等茶树良种,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生长茂盛。 主要种植区鹿谷乡,年均气温22℃,年降水量2200毫米,空气湿度较大,终年云雾笼罩。茶园为棕色高粘性土
2012-10-09

云南女儿茶的由来

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她们采制的茶叶也常常被称为“女儿茶”。《红楼梦》第63回中写到:“宝玉忙笑道:‘……今儿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顽一回子。’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说:&
2012-10-09

茶叶在各社会时期的记载

原始社会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西周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东周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园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 用。(据
2012-10-09

唐宋时期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
2012-10-08

喝茶洋讲究

洋讲究一茶劲一天下午与李文博士聊天,她提议喝茶,在跟服务生点完伯爵红之后,她皱着眉头说:“你不跟她说她肯定给你上立顿,立顿在国外可是最简单的袋泡茶,在国外喝茶很讲究的……”虽说茶都是中国的,但几百年的饮茶史在欧美也形成了自己的茶俗,尤其以英国为代表。不同的是,中国人爱喝绿茶,外国人爱喝红茶,也不知是不是中国人讲究茶味,而外国人讲究茶劲,总之,口味
2012-09-21

中国茶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57年-54年) 蜀人王褒所著 <<僮约>> ,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
2012-09-21

茶叶的贸易历史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明代(
2012-09-21

唐代的茶叶生产发展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茶的商品化在当时 衣产品中是很具典型的。而且茶学、茶道、茶政、茶文化等开创了历史先河,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唐代茶叶生产大发展的原因唐代是我国封建让会的鼎盛时期。唐代对各种思想、各族文化采 取了兼容并蓄的方针,儒、释、道都比较发达,他们一致赏识茶性高 洁清雅,赞茶为瑞草魁、琼蕊浆,认为品茗有助于修身养性,陶冶情 操,增添乐趣,甚至羽化
2012-09-21

何耀曾:上海茶业的功臣

上海不出产茶,但上海经营茶。特别是在茶的对外贸易方面,早在1685年上海就有茶叶运销海外的文字记载,鸦片战争前,上海已形成茶叶行业并成为茶叶集散地之一。1950年开始的30年间,上海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1%~79%。因此,上海有一大批茶人,长年默默无闻地为茶叶对外贸易工作着。何耀曾,就是这支队伍中的前辈之一。何耀曾,1920年12月生,浙江上虞人,1940年至1944就读于复旦大学农业系
2012-09-21

茶人精神的典型代表刘崇礼

今天在此要说的这位“觉农勋章”获得者,是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刘崇礼。刘崇礼简介1927年12月22日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山区刘家庄村。1953年于天津南开大学贸易专修科国外组毕业,被分配在国家对外贸易部物价局进口局工作。1956年从对外贸易部调到中国茶叶出口公司工作,从事茶叶的生产贸易工作。1959年在安徽省祁门县红茶产区下放劳动锻炼一年,参加种茶、采茶、制
2012-09-20

一把茶叶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现在内蒙古草原上游牧人家的饮食大体是这样的:早餐一顿羊肉,另外两餐只喝奶茶。这奶茶就是一锅羊奶里撒上把茶叶,效果是弥补食物中维生素的不足。就连游牧民族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把茶叶当初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从中古社会开始,中原汉族的食物就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由于人口膨胀而导致物质匮乏,这情况几千年来几乎没得改变。长期的植食性也影响了汉族的民族性格,比较偏向柔弱灵活。孟子就说: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2012-09-20

我国古代的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

世界上有三大饮料,即咖啡、可可和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之”。表明我国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发现和利用茶了。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西汉时期,茶从药用开始过渡成为一种饮料。茶叶的应用,最初是利用野生鲜叶。约2000多年前,我国开始种植茶树;唐代,茶树的栽培己遍及南方。唐代的《茶经》和《四时纂要》等,就有关于茶
2012-09-20

茶叶制作的发展历史

汉代,茶业由湖南东部和湖北蕲州进入江西,此时的制茶技术比较简单,一般是直接将采回的茶叶洗净晒干,加水煮沸,饮用其羹。东晋至南朝,制茶方法一直都是直接将采回的茶叶捣碎,拌以米膏,做成饼块。入唐,制茶技术有大的革新,发明了把茶叶蒸熟后捣碎制成团块茶,晒干或烘干的蒸青团茶制造枝术。从而明显地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后唐清泰二年(935)毛文锡《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