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花间一壶茶:茶的情诗

又逢工作日,俗事乱如麻。遍寻偷闲处,花间一壶茶。古来茶中最有情,性本不移味元贞。茶水意浓难相离,此生无悔只为卿。——小编语台湾 张错 茶的情诗
2014-01-02

《CHA》·茶·与杂技

或者落英缤纷的黯然,或者长天落霞的淡然,或者春华秋实的欣然,或者物我两忘的超然,在人生悲喜离合的境遇中,总少不了一份关于茶的淡雅与清素,伴我踽踽独行,伴我万千思量。每次端起茶盏,定心品茗之时,除了对茶的醉心、痴心、倾心,还另有一番动心,一直潜藏在我思想的脉搏深处,冥冥起伏,那就是将“茶”和“杂技”搬上舞台。“茶”与&ldquo
2013-12-31

茶·夜静如幽心

夜是那么的静谧,让人感觉格外的安宁。在驱散黑暗的灯下独坐,忍不住想沏上一壶茶,一壶绝品的铁观音。品茶是要有一个优雅的环境,还要有一个高雅心境,若不然,那无疑于俗人解渴了.在《红楼梦》中,妙玉对饮茶做过一番很精到的见解:一杯为品,两杯乃解渴,三杯就是饮牛饮骡了。话虽说的刻薄了一些,却说出了茶叶最初的作用并非是为了解渴,而是文人雅士们的杯中尤物。夜凉如水。在柔美的月光中,听着一段优美的音乐,煮沸一壶清
2013-12-31

茶中美与禅

(一)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还包括了儒学中的一些观点,使它全方位地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开拓出独特超越解脱的途径,这种禅不但易于接受还影响到许多东方国家。自从圆悟克勤禅师提出&ldq
2013-12-31

文天祥诗歌中的茶文化

茶在中国很早就成为一种文化,当然,从吃、喝过渡到茶文化,其中经历了漫漫长夜。唐朝陆羽(注1)著作《茶经》时,中国的茶文化已具雏形,《茶经》可谓茶文化的集大成者,从此以后的茶事基本都是以此为指导,也以此为规范。到了宋朝,茶文化可谓发展到了极致,既有“斗茶”的赛事,也有因茶得职的“茶官”,日本现在的“茶道”就是在南宋末期(公元12
2013-12-27

一个人的思念

北京的茶城原有两处,北边在马甸,南边是马连道。后来马甸的茶城很快衰落了,那里面的商家搬去了更北处的小关。在小关,茶城规模很小,与卖古玩字画的各据一方。知道这里的人不多,而且小关茶城的价钱喊得高些,管理也显得乱些,一个下午在这里淘东西,偶有斩获,却终究挥不去那份冷清。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六安瓜片。我开始喝茶后,茶的世界突然涌现。那些面目各异、口味千秋的佳品令我目不暇接。绿茶、乌龙、普洱.....
2013-12-27

夜静如幽心

夜是那么的静谧,让人感觉格外的安宁。在驱散黑暗的灯下独坐,忍不住想沏上一壶茶,一壶绝品的铁观音。品茶是要有一个优雅的环境,还要有一个高雅心境,若不然,那无疑于俗人解渴了.在《红楼梦》中,妙玉对饮茶做过一番很精到的见解:一杯为品,两杯乃解渴,三杯就是饮牛饮骡了。话虽说的刻薄了一些,却说出了茶叶最初的作用并非是为了解渴,而是文人雅士们的杯中尤物。夜凉如水。在柔美的月光中,听着一段优美的音乐,煮沸一壶清
2013-12-26

【茗悦】茶的味外之味

一锣鼓听声,话语听音。“蓄音喉指间,得意唱奏外。”意,是心上之音,不是语言文字的表面文章。当年,在灵山法会上,释迦随手拈起一枝花,众人皆愕然不解,只有迦叶展颜一笑。禅宗就是在这悄然无声,优雅寂静中降临尘世的。以心印心,以心传心。禅,首先,作为无声的艺术,炎炎文章,尽在舌底鸣泉。它打破了线性思维,进入非线性思维。可由“拈花示意”或参话头牵引出大疑情,&
2013-12-24

周末下午茶:红楼茶事之听王熙凤说“茶礼”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开了这么句玩笑: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凤姐儿这个玩笑可不是胡乱开的。宝玉和黛玉那点儿小暧昧,众人早就知道了。而以贾母对这两
2013-12-23

一杯茶,一段禅

每天早上忙完事务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从茶筒里抓一小撮茶叶投入瓷碗里,烧水,注水,洗茶;再注水,然后是片刻的静待。却见原本干燥晦涩的茶叶,遇上沸水就显得特别兴奋,它们争先恐后地展开轻盈的身姿,优雅地在杯中跳起“水上芭蕾”,在一只杯子特定的高度里重现第二次生命后,它们便渐渐沉落杯底。这时,掀起杯盖,一缕袅袅的香气便迅速钻入鼻孔,噢!茶汤出来了。端起茶杯,轻啜一小口,润
2013-12-18

周末下午茶:苏东坡与茶的那点事儿

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美食家,也是一位茶人。东坡爱茶,曾有写过“従来佳茗似佳人”的句子。而这位爱茶之人更是一位懂茶之人。宋代之所以茶道大兴,有那么多真正懂茶爱茶的茶客是根本原因之一。苏轼爱茶,没有只停留在喝喝茶写写诗的小资情调,而是从格物致知的角度出发,从种茶、茶树品种、山场、水质、茶壶等等方方面面系统去研究茶。真茶人,应如是。苏东坡一生官运坎坷,时不时的被贬官
2013-12-14

给爱茶之人

“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怎样禅意的相联呢?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就期待着与水相逢。水唤醒茶,茶成就水;水包容茶,茶激荡水;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泡茶如人生,需洽到好处;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时间长了,入味太浓,苦了……茶与
2013-12-13

你所不知道的“拉花”

拉花,是意式咖啡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而早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年间,中国人就已经精湛于这门技艺,而那时这门艺术被叫做 “分茶”。宋代的饮茶方式与我们现今大不相同,是将茶研磨成粉末,再加入沸水,用 茶筅 旋转击打,从而制成茶汤。古人不甘寂寞,用茶汤表面上的泡沫来表现中国水墨画,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艺术,称之为“分茶”。“分茶” 大约始于北
2013-12-10

楚乡茶人:我的喝茶经历

网名:茶老人未老茶龄:5年职业:民营企业管理爱好:茶,红木,中国文化。2010年开始真正用心的学茶了,那时候只要一有空就会找段老师喝茶,段老师看出我的热情和诚意,也是很认真的教茶,推荐我看了一本书,何厚余的《用心学泡茶》,自己在办公室也准备了茶具,中午必泡两泡,找寻传说中的最佳出茶点,茶种一般以观音为主,间或岩茶,红茶,普洱,普洱以熟普为多,生普也喝,但是苦涩难当,我还好点,有的茶友听说是生普就不
2013-12-10

白居易的茶生活

白居易虽文采早发,资质过人,却因家境贫苦,直到二十八岁才到长安应试,登进士第;三十一岁再应吏部试,中甲科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因而认识元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入为翰林学士,并与元稹、李绅等人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不在「嘲风雪,弄花草」而是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白居易作诗讲求通俗浅白,平易近人,哪怕会被人说成「俚俗」。宋人惠洪《冷斋夜
2013-12-10

茶文化--茶道通禅的化境

一位茶人说:“茶道本意,在使六根清净。赏桂轴,插花,嗅清香,闻水声,品茶味,举止端庄。五根清净之时,意念自然清净,而最终目的在使意念清净。十二时之内我心不离茶道。”“清”是茶道和禅宗共同拥有的意识。它既是禅宗自然观的一种体验,也是茶道通禅的一种化境,同时也是茶道特有的审美情趣,再现了人对自然生命的执著追求。禅宗认为“本心清静”
2013-12-05

百家论茶:网络流传各家茶气说~

大滇说茶1001夜,戏说茶气!茶气是什么?我不认为有谁能说清楚。迄今为止的说法,经得起推敲的不多。大滇有一个可以肯定的说法,关于茶气,是人人可以体验到的,这个我们放在最后谈。迄今关于茶气的概念,基本只能凭想象去揣测。甚至,有些说法说:某些人的慧根差,悟性差,体会不出来。这样的说法,就把茶气放到了一个不客观的位置。即茶气是很主观的东西。大滇认为,如果一个结论,不能反复验证,而且是在不同的人群中验证,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