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两汉六朝时期,主要饮用野生茶

我国饮茶始于何时?第一部茶叶专书《茶经》的作者唐人陆羽溯源于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这是不能凭信的。宋人谈到这个问题时,已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蔡绦《铁围山丛谈》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佚名《南窗纪谈》说,“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张涅《
2013-03-20

唐人谈种茶方法

茶叶是多年生长的木本作物。陆羽说,“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33】植茶的土壤以酸性土腐植质多,土壤疏松者为优;其次,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以及丘陵地区的红土、黄土都可以种茶。茶树由茶籽播种繁殖,每年农历霜降节前后,采摘已成熟的茶籽,阴干去壳贮藏,以便适时播种。如何下种.他仅简单提示,“法如种瓜,三岁可采”。没有讲明具体载的栽种方法。
2013-03-20

唐代的茶叶生产

我国现代茶叶的产地是江、浙、皖、赣、湘、川、滇、黔、桂、粤、闽、台、陕、豫等十五个省区。陕、豫产茶主要是秦岭和淮河以南的地带,台湾在唐代是否产茶不见明文记载。除此而外.其他各省区在唐代都已产茶。当然,茶区的分布和茶叶的品种现在早已远远超越了唐代。 唐五代时期的产茶地区,综合唐、宋人们的叙述,有陕、襄、荆、衡、金、梁、光、申、舒、寿、蕲、黄、湖、常、宣、杭、睦、歙、润、苏、彭、绵、蜀、邛、雅、泸、眉
2013-03-20

饮茶遍及全国

茶叶是经济作物,它的产量大增,自然是为了满足人们饮用的需要。如果说,直到南北朝后期,华北饮茶的人不太多。那么,到唐中叶情况便显著不同了。“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57】说明华北地区的不少城市已开店铺卖茶。王敷《茶酒论》说,“茶贱三文五碗&rdquo
2013-03-20

唐代的茶商和茶叶贸易

茶叶是饮料,茶农生产它,主要是为了出售。生产决定流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常识。出售茶叶在当时是一种为买而卖的商品流通,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简单商品流通。 茶叶主要产于南方的丘陵和山地,平原和湖泽地带的人们以及广大华北地区的居民和边疆高原一带的住户,都需要从江淮以南运茶,可以推想,唐以前已是这样。唐代“舟车相继,所在山积”的茶,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吐蕃所在的西藏地区不产茶,但
2013-03-20

朱元璋与普洱茶的趣闻

唐宋时期,“斗茶”活动风行天下,以此为乐。而当时国内各地出产的茶叶绝大部分都是“蒸而饼之、蒸而团之”的,工艺流程很是讲究,资源投入甚大,颇为奢侈。那现在为什么只剩下普洱茶(及其他个别茶种)保留饼、团等各种形状呢?这其中的趣闻还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了。 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是草根出身,儿时放牛,后出家当和尚,还行过乞,生活非常穷苦,是十足的&ld
2013-03-20

唐代的税茶和榷商

我国征收茶税始于唐代,但具体时间记载有些歧异,不厌烦琐,撮要开列如下: 《唐会要》卷84《杂税》:“建中元年九月……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充常平本钱。” (《事物纪原》卷l《杂税》文同)【131】 《唐会要》卷87《转运盐铁》“建申四年,度支侍邓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茶之有税,肇于此矣。”【132】 《旧唐书》
2013-03-20

三清山产茶历史悠久 与道教相关

道教名山三清山,自东晋咸和年间,著名道教思想家葛洪云游到此,“结茅炼丹”,就已开始了种茶、品茶的历史,至今已有1600余年。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是何时被发现的?自古以来,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然而,有关史料上的记载表明,中国茶叶的发现、利用与普及,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养生学说与实践息息相关,
2013-03-20

明清时期中国茶文化有了新突破

在明清时期,我国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
2013-03-20

中国茶道简述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
2013-03-20

赤壁羊楼洞:石板古街茶路香

“万嶂入羊楼,双溪绕凤丘。天开珠洞晓,月旁石潭秋。翠入梧桐秀,香来蕙若幽。登临长一啸,月夕紫烟浮。”这是明代诗人廖道南的一首诗,描绘的是鄂南古镇羊楼洞的风光景色。阳春三月,我慕名踏访了羊楼洞老街,领略到老镇经年不散的馥郁茶香。 羊楼洞为湖北省赤壁市(旧称蒲圻)六大古镇之一,距赤壁城区26公里,距周瑜火烧曹军的三国古战场30余公里。这里四面环山,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特别适合茶
2013-03-20

茶道之修道

《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物,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饮茶利于"精行俭德",使人强身健体。《茶经》"四之器",其风炉的设计就应用了儒家的《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风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字样。[钅复]的设计为:"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正令、务远
2013-03-20

唐宋时期的茶礼及茶境

茶礼《茶经》"五之煮"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一次煎茶少则三碗,多不过五碗。客人五位,则行三碗茶,客人七位,则行五碗茶,缺两碗,则以最先舀出的"隽永"来补。若客四人,行三碗,客六人,行大碗,所缺一碗以"隽永"补。若八人以上则两炉,三炉同时煮,再以人数多少来确定酌分碗数。茶境《茶经"九之略
2013-03-20

宋明时期的点茶道

点茶法约始于唐末,从[五代]到[北宋],越来越盛行。十一世纪中叶,蔡襄著《茶录》二篇,上篇论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①盏、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同时又是文学家、茶叶专家、荔枝专家、其《茶录》奠定了点茶茶艺的基础。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二十篇: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
2013-03-20

明清时期的泡茶道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代]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十六世纪末的[明代]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共同奠定了泡茶道
2013-03-20

中国茶道综述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陆羽、常伯熊、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五代]、[北宋]、[南宋]末而亡,历时约五百年。点茶道形成于十一世纪中叶的[北宋]中后期,代表人物是蔡襄、赵佶、梅尧臣、苏轼
2013-03-20

中国红茶的历史起源

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是由绿茶、白茶的制法演变而来。约在1610年前后(亦有称在1650前后者),武夷山南麓的星村镇为小种红茶的集散地,此小种红茶原产于星村镇到江西省边界,海拔1000米左右的桐木关山中。 1639年春夏间,有人在此山中督导制茶一个月。由于利用日光萎凋诱导白茶或青茶的晒菁,又揉捻后的发酵,所以在山中白天采茶及晒菁,揉捻至深夜才能完成。 此时气温下降,必须将揉捻后的茶叶,装入竹篓中,上
2013-03-19

坝糯茶区——藤条茶及其坝糯近期历史

从那蕉新寨(橄榄山寨)顺着公路往前行3公里,便是勐库东半山藤条茶的代表产地--坝糯,坝糯是东半山最大的寨子,现有300多户人家,汉族占85%,其余为拉祜族。 坝糯在双江县在整个临沧市都颇有声名,坝糯声名大是因为坝糯产的藤条茶在双江在临沧声誉最高,坝糯是双江藤条茶园保存得最好的地方,藤条茶园的面积在双江为第一,双江最古老最大的藤条茶茶树就在坝糯。坝糯的藤条茶树堪称天下一绝,其茶树形态之美令人称奇。树
2013-03-19

勐海茶叶的历史研究

勐海县的茶山资源影响力被放大,才把勐海茶从苦海中打捞出来,供在普洱茶的神坛上,勐海也因之再次成为普洱茶的圣地,成为普洱茶产地话语权的中心。 勐海茶的第一次兴起是在清末民国,普洱茶南洋通道的开辟,将勐海茶带入黄金时代。1940年代日寇犯边,这一通道已经废弛,而解放后虽然香港人民钟爱菊花普洱,但大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普洱茶只能通过中茶公司这一狭窄的通道与香港对接。这样一来,勐海茶厂只沦为生产车间,而不
2013-03-19

云南南临沧:世界茶自然历史博物馆

世界著名滇红之乡、天下普洱第一仓的云南临沧市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交界,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这里居住着佤、布朗、德昂、傣等26个民族,是中国佤文化荟萃之地。在临沧到处都是美丽“滇红”、沧桑“普洱”和烂漫“春绿”,随处可以感受茶叶的馥郁芬芳,其茶产业在云南堪称“四最”――种植面积最大;茶叶产量最高;茶叶品质
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