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武夷岩茶遭遇冻顶乌龙工艺

冻顶乌龙与闽北乌龙有着深深的渊源,用冻顶乌龙的工艺制作武夷岩茶,以前我们没有听说。但这一次,我们却正好碰上了。正值岩茶上市,在武夷山,我们偶遇了一位林姓的台湾制茶师傅,他正在搬运刚从茶农手中收购来的肉桂茶青。当得知他准备做一个构思已久的“试验”,即用冻顶乌龙的工艺来制作武夷岩茶,我决定加入这个“试验”团队。林师傅是台湾南投县人,南投县正是冻顶乌龙的发源地。林师傅出生于制茶世家,三代制茶。当他得知冻
2011-07-19

陆羽成才的的故事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
2011-07-19

陆廷灿与他的《续茶经》

大凡茶文化爱好者,都阅读过一部清代茶著《续茶经》,其编辑者就是清初在崇安县(1989年改置武夷山市)任过知县的陆廷灿。龙须茶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载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等类。”可见,龙须茶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龙须茶因形似“龙须”而得名。制体时采用丝线捆扎成一束束的茶条,故又名
2011-07-18

茶烹香水胜曹溪——明觉、超位、铁华禅师的武夷禅茶

——明觉、超位、铁华禅师的武夷禅茶超位禅师(1608-1688),俗姓卢,号寿宗,福建漳浦人,出生鸿儒之家。年轻时便投身明朝遗老黄道周门下,追随黄道周反清复明。南明灭亡后,被清廷通缉,有家难回,便在南山寺削发为僧。后云游到浙江嘉兴金粟寺,师承福建漳浦籍老乡百痴行元禅师。随后在武夷山章堂岩结庐修证,诗心迥炯,禅风炽炽,历三十余载,皈依者甚众。超位禅师,一生种茶、做茶、泡茶、品茶,工夫独到,声名远播。
2011-07-18

潘中旭:商业也可以浪漫

鹰潭花园国际酒店坐落在美丽的信江边上。从临江的窗口望出去,波光船影和金黄的稻浪尽收眼底。这家酒店的董事长潘中旭告诉记者,花园国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这里有很多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在赣东北小城鹰潭,花园国际是仅有的三家按四星标准打造的酒店之一。尽管开业最晚,试营业也只有几个月,但酒店的生意却好得惊人。潘中旭说,这大体上契合了他当初投资建设这家酒店时的想象:鹰潭毗邻福建,正在着力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世界
2011-07-16

晋惠帝瓦盂饮茶

发明了“以茶代酒”的孙皓,在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率吴国臣民向晋朝大军投降。晋武帝司马炎平定吴国,一统南北,结束了鼎足而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国历史。但是好景不长,仅过了十年,元康元年(291年),愚笨无能的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黄河南北广大地区即陷入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战乱,八个司马氏宗室以夺取朝政大权为目的,展开了殊死拼杀,史称“八王之乱”。晋惠帝在这场战乱中,自始至终扮演了一个傀儡的角色,先
2011-07-16

中国名人周恩来与茶

周恩来喝茶很有风度。刚进城时,首长们开会,服务员都要马上冲好茶。周恩来一接过服务员递来的盖着盖的茶杯,定要及时揭盖呷两口,然后才放茶杯。休息时,他对服务员说:“小鬼,你会喝茶吗?冲好茶水,揭盖要及时,头两口茶香最浓,就是带着热气喝,放久了茶香就差多了。”久而久之,服务员都能恰到火候地将茶水送到周恩来面前。周恩来召开的会议,会议餐是不变的标准:冬天只有一个大烩菜,夏天限定四菜一汤。几十年没有例外。按
2011-07-15

碧螺春名茶掌门人柳荣伟创业故事

柳荣伟从承包者到入主正宗的东山茶厂,成为正宗的碧螺春名茶掌门人和传人,使碧螺春名茶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令当地和江浙各路茶商惊诧不已!2004年盛夏的北京,阳光灿烂,花团锦簇。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由全国工商联等国家有关部门共同评选的中国优秀企业家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一位刚过不惑之年的中年汉子健步登台,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的颁奖。在此之前,他还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的亲切接见,并一起
2011-07-15

禁私茶朱元璋怒斩驸马

茶法的推行始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其初衷仅仅是通过对茶叶的征税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到北宋时,茶法日益完备,并建立了茶叶专卖制度。此外,由于宋朝与北方契丹(辽)、西夏的战争不断,而且屡遭败绩,为改变这种积弱之势,宋朝开创了以军事为主要目的的茶马法。我国的良种马多产于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等地区,但是这些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干燥,高寒缺氧,古时并不出产茶叶。而对以牛羊肉为主食的该地区民族来
2011-07-15

到五桂山种茶去

黄新宇说他已经在五桂山买了5亩地,准备移植云南茶树,把这5亩地建造成一个茶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休闲旅游胜地,而詹园就是他效仿的对象。“这是我的理想,目前只有地,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可以运作。喜欢这个项目建成后,能给中山人带来一个新的节假日休闲去处,也希望茶文化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传播。”乐不思蜀转学昆明作为刚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黄新宇显然比同龄人的经历更多,而这则多源于中学时代的一次“乐不思蜀”。
2011-07-15

揭秘上好龙井茶的炒制过程

新鲜茶叶绿得生机盎然。上好的龙井茶全凭茶农的一双手和一口光滑的大铁锅。别看炒茶人的手宽大粗糙,布满硬茧,但锅一热,鲜叶倒入时,便灵巧飞旋起来,片片青叶在手中抓起、抖落,看得人眼花缭乱却又心生欢喜。片片抖落的茶叶满是茶农的希望。炒茶人:杜永祥师傅,家在浙江萧山,有着几十年的炒茶经验,为我们带来了嫩绿的龙井鲜叶,行云流水的手势像打了几式快速太极,翻舞间,茶叶完成了从新鲜到成熟的变化。这双手能感知茶叶的
2011-07-13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

由于地理标志主要与地理来源相关联,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并往往涉及特定地域的传统工艺等人文因素,因此,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典型的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产品,如景德镇瓷器、龙井茶、贵州茅台酒、六堡茶、梧州腊肠、贺州红瓜子、环江香猪、桂林西瓜霜、罗城野生毛葡萄酒、桂林三花酒,等等,但是,目前
2011-07-13

茶树常青 茶人长寿

100年,在历史书上也许只是一页纸的厚度;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100年,却是堆满了岁月的沧桑痕迹。俗语称,人到七十古来稀,一百岁则不仅仅是“古来稀”了,也是“今来稀”。茶学泰斗张天福先生,就是一位历经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的百岁老茶人。他不仅见证了这100年来中国茶叶的衰败和兴起,而且直接参与了复兴中国茶叶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中国茶叶重新走向辉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10年农历8月18日,张天
2011-07-13

茶会说话

茶会说话,你知道吗?茶会说话,你肯定不相信!茶会说话,那是真的!茶叶在很多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很多消费者的眼里它几乎是说商家想要多少就多少,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茶叶在很多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很多商家的眼里它几乎把所有的消费者都看成傻子,没有一点职业道德!茶叶它有它自己的价值,它能告诉你很多东西,甚至它能告诉你它值多少钱!茶叶它有它自己的语言,它能告诉你很多东西,甚至它能告诉你它为什么存在!茶会
2011-07-13

杨万里嗜茶如命

与陆游同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也留下了不少有关茶的诗文,他就是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一部分。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而其诗体则自成一家,称“诚斋体”。杨万里有关茶的诗文和陆游的诗作有一明显差异,就是非常浓郁地表现了一种嗜茶如命的心境。杨万里有一首《武陵春》词,在词中小序中他说:“老夫茗饮
2011-07-13

“为福州添福”的茶圣张天福

人物素描:张天福,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10年,出生于上海一户福州籍的名医家庭,从小聪颖过人,20岁便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金陵大学农学专业。经历过“九一八”事变,参加过抗日宣传活动,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天福就立志要学农报国。1932年从金陵大学毕业以后的70多年,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以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
2011-07-13

农民种茶35年成重庆“茶王”·重庆晨报数字报

富起来的故事罗应金出生于万盛区青年镇湛家村一个制茶世家,1973年,19岁的他进入村办茶厂,成了一名半工半农的茶技工。1997年,村茶厂改制,罗应金承包了茶厂,并为自己的茶叶注册了“滴翠剑名”商标。三年后,他又成立了重庆市翠信茶业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罗应金提出了全新规划: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打造重庆乃至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牌。为了保证茶叶达到无公害茶叶、有机茶的生产标准,他的茶园全部使用农家肥。同时
2011-07-12

谁解茶中香

冯旭对于茶的喜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冯旭是一个难以界定其身份,纯粹而奇特的茶客。说他纯粹,是因为他的生活清澈如茶,拒绝任何杂质的侵入。说他奇特,是因为他虽喜爱收藏茶具,但却把价值不菲的古董当作日常用品;花费重金开设的茶馆,7年来一直供宾客免费品茶;浸淫茶道多年,却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相关协会或组织;作为迄今为止国内保留纯手工制茶全流程的唯一一人,他亲手做的岩茶最高可卖到每斤2.5万元人民币,但他却
2011-07-11

陈海纳和鸿云茶庄的故事

这个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永远仿佛一杯石阡温泉水泡着的绿茶。在茶之故乡石阡,有这样一个纤纤女子,她把自己人生的二次创业的愿望,嵌入古老“鸿云茶庄”的历史,再续难舍的茶缘。1930年,石阡商人龙尧夫开办的“鸿云茶庄”挂牌,其组织生产的精制茶屡获优等奖,每年畅销川、湘、粤、桂、鄂诸省达十余万斤。尤其是武汉分店的生意如日中天,可惜后来兵荒马乱,时势不济。之后,“鸿云茶庄”逐渐隐退市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11-07-11

张天福:“为福州添福”的茶圣

人物素描:张天福,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10年,出生于上海一户福州籍的名医家庭,从小聪颖过人,20岁便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金陵大学农学专业。经历过“九一八”事变,参加过抗日宣传活动,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天福就立志要学农报国。1932年从金陵大学毕业以后的70多年,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以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
2011-07-11